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五届之恋122,圆梦

(2019-01-12 13:34:55)
标签:

长篇连载

老五届的故事

老三届的故事

情感

这些大学生、进修生、研究生,是真资格的“大”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大,经历曲折乃至坎坷。他们汇集了十年间的精英:老三届的精英、老五届的精英。在动乱的时代,老三届的知青们有一个大学梦、老五届的毕业生有一个研究生梦,但归结起来,是专业梦、事业梦,不仅他们如此,知识分子们都如此。为了专业、为了事业,他们可以抛开一切为之奋斗。

文革后第一次招收研究生,没有年龄限制。因此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也有不少为圆研究生梦而来报考的。在益州大学化学系78级的研究生中,有一个六一年毕业的四十多岁的女研究生,是何慧新认识的朋友。她们常在一起上研究生的课程,何慧从她口里得到一些令她吃惊的消息:这位女生入学前,已是一个国营大厂的高级工程师,考取了光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她的导师只比她大几岁。何慧问她:“你都是高级职称了,有啥必要来读研究生?”她说:“不为什么,只为多学习一点新知识,圆自己的研究生梦。我大学毕业时也考过研究生,据说考得也不错,因招收名额限制没被录取,现在只为园这个多年来未实现的研究生梦。”

当时益州大学77级一个中文系女生,是高六六届毕业生,下乡当知青多年,进校时已33岁。她为了圆大学梦,一直没有恋爱结婚。在当知青期间,她就写过不少诗歌,发表在报刊上。进入大学后她刻苦学习,又发表许多优秀作品,在益州大学很有点名气。在毕业分配时,她又一鸣惊人,主动申请到西藏去。这事在益州大学影响很大,师生们都很佩服她,以后都在关注她。她后来在西藏发表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有名的作家,令益州大学的师生们引以自豪。

文革后,综合大学学制从五年改为四年,学习的内容却比以前多、更新。进修班学制为两年,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像王继元、王兆芳那样的夫妻学生,在大学里过着在一起的分居生活,只有晚饭后散步时才能小聚一会儿。他俩学习特别刻苦,因为他们能来进修很不容易。他们单位是保密单位,本不同意他们来进修的,是他们签了协议,保证进修完后回原单位才放行的。他们到校后不久,他俩得到所里通知,所里的放射化学专业将于第二年,即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希望他们以后考回本单位读研究生。这时,进修班不少学生都有第二年考研究生的意愿。于是他们两口儿商量决定,不等结业,第二年就报考所里的研究生。他们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那刻苦劲就可想而知了。果然,79年化学系进修班有十几个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其中就包括王兆芳、王继元夫妻。

笔者前面介绍过,王继元是当年化六三甲班的团支部书记,王兆芳是学习委员,他们也一直有研究生梦。这时他们梦圆,离校回原单位读研时,何慧去送他们,惜别的话不知说了多少。谁知那是他们的永别,从那以后再没相见。后来在同学会得知,他俩都成为所里的业务骨干、领导。但因接触放射性物质过多,不到七十岁相继患癌症去世。

李兆明与何慧是在校研究生,在校享受三个人一间寝室的待遇,同样是在一起的分居生活。他们白天基本不见面,只有晚饭后一起去散一会儿步,到工会俱乐部看看新闻联播。一旦新闻联播结束,立刻回寝室或实验室看书或做实验。李兆明和何慧说,在益州大学读研究生三年,他们没有看过一次电影,除了新闻联播,没有看过电视。他们要完成大学没有学完的课程,和77级的本科生或进修生一起考试过关;他们要完成研究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同样要考试过关;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实验研究的同时,要作该领域的创新探索,要写出毕业论文之外的另一论文。

李兆明的研究课题是激光分离氢同位素,在做有关实验的同时,他的导师叫他学习一篇关于激光冷却基本粒子的文章。那是一篇理论探讨的论文,没有任何实验依据,但该文论证的结论却深深吸引了李兆明。这时他已经学完全部研究生课程,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于是他从那篇文章出发,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利用激光选择性冷却粒子方法,论证选择性冷却特定氢同位素,从理论上论证了激光选择性冷却氢同位素,达到同位素分离的可行性。他把研究的结果写成一篇论文,交给导师。导师对他这篇论文评价很高,说要争取实验条件,从实验上证实他的研究成果。但有关单位说是异想天开,没有给研究经费,这个课题就搁置起来。他的研究成果只是在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而已。直到1995年,激光冷却粒子被美国科学家用实验证实,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和他原来的导师都叹息曾经抓住的好研究课题,却因经费问题,在他们手中溜走了。

对于李兆明和何慧来说,研究生的学习比其他人艰苦,因为还有令他们系心的孩子问题。每个星期六晚上,他们要回何慧家看望老母和儿子,第二天一早再赶回校。他们的女儿远在李兆明老家的乡村,他们三年时间居然没有回去看过一次女儿,后来他们想起那段拼搏的时期,都觉得太对不起女儿了。

但这些苦算不了啥,他们有能力克服。经过两年的课程学习和一年的毕业论文研究,他们在1981年毕业了。由于他们俩都在同一所大学读研,分配工作时照顾夫妻关系问题很好办,他俩都留在益州大学作科研和教学工作。

读研究生,做结合专业的工作,他们长期的梦圆了。但梦是在不断变化的。李兆明曾对何慧说:“我读小学时的梦,是当空军;读中学时的梦,是读名牌大学的核物理专业;大学毕业后,梦想读研究生;现在研究生毕业了,又要园出国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