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之恋,94,人间自有温情在
(2018-12-15 13:14:30)
标签:
长篇连载老五届的故事同学和朋友情感 |
分类: 小说 |
在李兆明去县革委绝食时,何慧除了流泪没有其它办法,她不能跟她丈夫一起去绝食。万一那些毫无人性的领导不管他们,让他们都饿死,他们的儿子咋个办?这时她觉得救命要紧,已不再顾忌脸面。何慧便出门上街,准备去邮局给她父亲发了一封电报,请他老人家借一点钱给他们。
可刚出门,就碰上垦友小周和老黎。前面笔者已经提过,小周名周军,是益州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与李兆明是不同专业的同学,也是军垦垦友,分到凉山后被分配到冕东县广播站工作;老黎叫黎民,是四川政法学院毕业生,和李兆民同在一个军垦农场的学生二连,后来分配到冕东县公安局。何慧分到冕东后,他们常有来往;李兆明每次来冕东,都要和他们聚会。李兆明去县革委贴大字报,搞绝食斗争,他们很快得道消息。他们很理解李兆明,支持他的行动,但不能去现场,于是二人商量到农水局看何慧。
何慧看见两位同学兼垦友到来,只得邀请他们进屋。
“你们来找李兆明吗?”何慧问道,“他正在县革委贴大字报、绝食呢,你们不知道?”
“知道,我们正是为此事而来。”周军说。
“因为县里正在开大会,这消息传得很快。”黎民说,“我们两个都是你们的同学和垦友,怎能坐视不管?!所以我们两商量后决定,暂时不去干扰李兆明,先来看看你。”
“我们是支持你们的,也支持李兆明的行动!”周军说,“冕东组织组太不像话了,应该把他们迫害你们的事公之于众。所以我们不去劝李兆明回来,让他坚持下去,今天必然会有结果。”
“何慧,我和周军觉得,你们要坚持斗争下去。”黎民说,“你们和组织组的关系已经闹僵,不可能低三下四地求他们解决问题。这斗争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你们可能会面临一些经济问题。你们半年没有领到工资了,现在在经济上有问题了吧?!”
“老同学,不要不好意思。”周军说,“你不说我们也知道,要坚持下去,首要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
“是的,的确经济上遇到问题。”何慧说,“我刚才出门,就是要去邮局给我父亲寄信,要我父亲给我们寄点钱来。”
“不必去给家里要钱了。”黎民接着说,“我和小周商量,决定先接济你们一点钱。我们各拿出30元钱,让你们能坚持一两个月,不行我们以后再给。”
“总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周军说,“老黎把钱给了我,要我一起给你,一共陆拾元,你收下吧,这是老同学、老朋友的心意。”
何慧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谢老同学,我和李兆明都会永远记得你们的情谊的。”
“何慧,不必客气。”黎明说,“俗话不是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吗?!我们都是远离家乡的朋友,应该患难与共。”
“好啦,我们该走了。”周军说,“你不必再向你父母要钱,有困难告诉我们就是,不能让老人家担心!”
“何慧,你不必担心李兆明,他会安全回来的。”黎民说。
送走两位朋友,何慧心里好受些了。她心里多么感激这些同学、朋友!冕东不都是那么险恶,仍然有朋友的温情。后来农水局以小彭为首的朋友陆续来看望她。小彭就是那个与何慧一起到峨眉氮肥厂学习的中专生,他们都来安慰何慧,表示支持他们的行动,要他们坚持下去,有啥困难说出来,这些朋友会帮他们的。据他们说,政工组、组织组那些头头,都是文革前期有名的造反派头头,派性十足,人们都希望他们早点完蛋。何慧听到这些朋友安慰的话,逐渐平静下来,到黄昏时,她开始熬粥,等待李兆明回家。
当晚上李兆明回到农水局的家后,何慧紧紧地抱着他,痛哭不止,什么话也说出来。过了好一阵,等何慧平静下来后,李兆明才告诉她绝食及开批判会的过程。
“兆明,你受苦了!”何慧又哭出声来。
“没事了,慧慧。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也没有饿死,应该高兴才是。”李兆明说。
何慧这时才止住哭泣,擦干眼泪,告诉他周军和黎明送钱来的事。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李兆明和何慧是因为没钱了才被逼到走这一步险棋。老同学送来的钱让他感到温暖,妻子送上来的粥也让他感到温馨。他们决定坚持下去,看组织组如何处理他们的事。
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天下午南兴公社王书记来到他们家,一进门还没有坐下,王书记就说:“李秘书,我是来请你回南兴公社上班的。”
“王书记,你难道不晓得我在县革委被批判的事?”李兆明问道。
“我当然知道。”王书记说,“昨天我在县里开农业学大寨的会,很快就知道了。但是开会时我没有来,因为我想私下给你摆龙门阵。其实那不是啥子批判会,说是辩论会还差不多。”
李兆明急忙招呼王书记坐下,何慧马上送来刚泡好的茶。
“李秘书,我是彝族,说话直来直去,不转弯!”王书记说,“你们这事闹得不小,双方都有个情面问题,何况对方是组织,僵持下去不好。不如双方都退让一下,你回我们公社上班,不要管它组织组的,我保证你回去后就可以拿到工资。这样组织组的脸面好过,你老婆何大学的事情就好办了!”
李兆明望着何慧,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昨天还在说要坚持下去,他一时转不过弯来。王书记见他们不表态,就继续说:
“我们南兴公社是县革委、县武装部抓的民兵典型,急需一个文化水平高的人来做秘书工作,去写有关材料,一般人不行,你是县革委副主任、县武装部长孙浩同志亲自点的将,他是很看重你的。据说昨天县革委常委会开会决定,你去南兴不会变。”
“王书记,如果你说的是孙部长看中我,为啥要把我妻子调到其它公社去呢?”李兆明问道。
“这个我就搞不清楚啰。”王书记说,“组织组李光辉搞啥鬼,我哪里知道。我是以私人关系劝告你,你退一步,直接回到南兴上班,不管它组织组。你相信我,只要你一下去,何大学的事很快就会解决。你们想,你们这事闹得如此大,很多人同情你们,他们还敢把何大学弄到乡下去吗?你们商量一下吧,我相信你们会理解我心意的。我走了,这几天我在南兴等你!”
王书记不再逗留,也没有等李兆明表态,起身走了。李兆明和何慧把他送到农水局大门口,并对他的好意表示感谢,然后握手告别。
送走王书记后回到家里,李兆明不等何慧开腔,首先说道:“慧慧,我想听从王书记的劝告,到南兴上班去。王书记说得对,现在要重新分配我的工作不大可能,只要你能呆在县城里,就算一定程度的胜利。再说,我们不可能靠朋友的周济坚持下去吧?!”
“看来只能这样了。”何慧说,“我看王书记是代表县革委来的,至少是县革委某头头授意他来的。”
“我也觉得是那样。”李兆明说,“我们回来一个多月了,也该向家里的老人保平安了。还有,我还惦记在老家乡下的儿子呢,等安顿下来后,我要尽快去把他接来。”
何慧点了点头说:“我很想念我们的儿子,他还不到一岁呢,就离开我们,不知道他现在如何。”
二人商量定后,第三天李兆明就去南兴上班。没有几天,农水局安排了何慧的工作,并发了她的工资。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但李兆明和何慧对冕东的心结却一直没有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