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届之恋,64,老红军敲定氮肥厂
(2018-11-15 13:29:23)
标签:
长篇连载老五届的故事情感筹建氮肥厂 |
何慧独自去冕东报到去了,李兆明悻悻地回到单位,感到若有所失。他的确喜欢何慧,但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却忘记同何慧商量,征求她的意见。如果他当时也要求去冕东,到冕东后要求去广播站,不是更有机会追求何慧吗?他觉得这是一个大失误,难怪何慧对他的试探不屑一顾了。自己考虑问题太粗心,女孩要细心得多!
过了几天,第二批军垦大学生到了。李兆明惦记他的另外三个分到凉山的同学,抽空去州招待所看看他们到了没有。却发现来了更多的人,除他的三个同学外,还有三个益州大学化学系的男生。他们正在等待高老头来给他们介绍情况。有六个校友,让李兆明格外兴奋。在同他们摆谈时,他想到何慧。于是向化学系那三个同学说道:“你们系有个女生叫何慧,你们应该认识吧?!”
“当然认识!”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叫刘贵仁,与何慧是同班同学。她也分到凉山?她来了吗?”
“她和我一起来的,我们是第一批。”李兆明说,“她分到冕东县去了,几天前已去冕东报到。”
“冕东是个好地方,我也想去。”另一个同学说,“我叫申军,是乙班的,认识何慧,但不很熟。”
“我叫王子英,丙班的。知道何慧这个人,但没有交往过。”第三个化学系同学说。
“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李兆明说,“凉山州要建氮肥厂,有你们用武之地了!”
“啊!”三个化学系同学都惊叫起来,到凉山能搞结合专业的工作,这个意外的喜讯让他们激动不已。他们急切地向李兆明打听有关情况,李兆明也毫无保留地把所知道的情况告诉他们。
“为啥何慧没有留下来建氮肥厂?”刘贵仁不解地问道。
“只是陈怀堂副主任的意见,还没有经过州革委集体讨论批准。”李兆明说,“据分办何主任说,等州里批准,成立筹建组后,就会调她来。所以她托我打听有关消息,及时通知她,她很想参加筹建氮肥厂!”
“这个消息很重要!”申军说,“我们要主动去找领导,争取留在州里筹建氮肥厂。特别是找到陈怀堂,我听说他是个老红军,办事很有魄力!”
“另外,分办那个何主任是我们益州大学校友,是一个很好的人,对人和蔼可亲。找她了解、反映情况会有好处的。”李兆明说。
“反映问题宜早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去!”申军说,“李兆明帮一下忙,你带我们一起去见何主任,看能不能见到陈怀堂。”
“好吧。”李兆明然后转身对他的物理系同学说,“对不起啊,几位老同学,我带他们去后再来拜访你们。”
“没事,你去吧。”他的同学说,“顺便给我打听一下我们物理系的分配意向。”
“好的!”李兆明说完,带着三位化学系的同学去州革委办公大楼去了。
他们四人来到大学生分配办公室,见何主任正在里面,李兆明便向何主任打招呼,说有三个益州大学化学系的同学找她反映情况。何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把关于筹建氮肥厂的情况再对他们说了一遍。
正在他们倾听何主任介绍情况时,一个约五十来岁、干部模样的人走进办公室。何主任立刻停下,站起来对那人说:“陈主任,你好!”然后对四个学生说:“这是我们州革委副主任、老红军陈怀堂同志!”
“陈主任,您好!”四个人都站起来向陈副主任打招呼。
“陈主任,这几个是分来的大学生。”何主任向陈怀堂介绍说,“他们是益州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是建氮肥厂的专门人才。我正在向他们介绍有关情况。”
“我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陈怀堂说,“州革委对建氮肥厂表示支持,现在我来就是要你们在分配时关注这些人才。既然他们是建氮肥厂的技术人员,就不要把他们分下去了,留在州里筹建氮肥厂!”
“陈主任,我是物理系毕业的,我也想参加氮肥厂筹建,我可以负责有关电器、仪表方面的技术工作。”
“好,你们几个都留下。”陈怀堂说,“氮肥厂需要多方面的技术人才,少不了电气技术。我去简阳氮肥厂参观过,那家伙都是些现代化的东西,完全现代化、自动化。从这边进原料,从那边就出氮肥!好家伙,我们凉山还没有这样先进的厂。我向州革委汇报后,他们一致同意,我们凉山一定要有个那样的厂!”
“好的,州领导的指示我们一定贯彻执行。”何主任说,“有一个问题我要请示一下,他们留下来放在什么单位合适呢?”
“就放在原公交局机关吧。”陈怀堂说,“那里还有有一批人没有进入州革委机关工作,只是每天参加一点学习。把他们就放在那里,也参加公交机关的学习,同时准备成立氮肥厂筹建组。另外我还想筹建组就绪后,派他们出去,到省内外的氮肥厂学习。他们都是从学校里刚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有,但没有实践经验,还得在实践中学!”
州革委副主任陈怀堂在关键时刻到来,一锤定音,他们四个校友就这样分到州公交局机关,准备筹建氮肥厂。李兆明很高兴,因为他乐于助人,让他有机会参加到氮肥厂筹建组。去氮肥厂工作,比在州广播站更有意义,更有挑战性。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不像他那三个同学,分别分到冕东、喜德、普格三个县去了。在他们三人离开昭觉去报到时,李兆明去送他们,他特别嘱咐到冕东那个姓周的同学,请他把建氮肥厂的最新消息告诉何慧,并叫何慧写信到州公交局,提出参加氮肥厂筹建的要求。根据州分办的通知,李兆民把他的有关手续已转到公交局,与申军等三个同学在一起,平时参加学习,等待州氮肥厂筹建组成立,好开展他们的工作。
他们四人被安排在一个约二十平方米的房间,晚上常躺在床上闲聊。
“哎,何慧运气不好。”刘贵仁说,“她如果晚点跟我们一起来,就不会分到冕东去了。”
“看来我们几个运气好!”申军说,“何慧已分到县里,要调上来就有点麻烦了。”
“那不一定。”李兆明说,“何主任说氮肥厂建在哪里还没定,还说冕东的条件最好。说不定我们以后还要去投奔她呢!”
“何慧是我们的老班长,我们班的人都服她,去投奔她有啥不好?!”刘贵仁说。
话虽如此说,但李兆明清楚州和县的区别。他时常想到她,希望她也能来州里参加氮肥厂建设。有时他也有点忧虑,难道他和何慧无缘,几天之差就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