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门阵 1,现无十世老成都
(2012-03-04 10:10:19)
标签:
成都竹枝词张献忠剿四川移民入川成都人口变迁杂谈 |
分类: 杂谈 |
自从古蜀国开明五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以来,成都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到前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万6千户(约40万人),与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一并成为汉朝六大都市。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十分发达,文化非常繁荣,是当时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一,人口仅次于长安;由于经济繁荣,有“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之称。然而近代却有一首《成都竹枝词》曰: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
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据《四川通志》:“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随后的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因此当时四川省会曾暂定保宁府(阆中),十四年后才迁回成都。据称康熙三年,巡抚张德地抵达成都,所见“颓墉废堑,虎迹纵横”(残垣败壁,到处有老虎踪迹)、“举城尽为瓦砾”、“城鲜完郭,居民至多不过数十户”,按此推算,那时成都城区人口不到五百人。康熙年间,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从湖广、江西、广东、福建、陕西等省大规模入川,到康熙六十一年,成都人口达12万多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成都府人口达23万户,90多万人。
由于战乱,老成都人几乎被杀绝;由于湖广填四川,成都外省人充斥,已难找原籍的老成都人,人们大多称自己祖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其实不然,当时移民入川包括全国许多省。因此成都人的原籍十分复杂,并非只有湖广。因此,清初移民入川后,成都绝大多数为外省人。据清末《成都通览》记载:“清初客民相率入川,插占土地,故现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也。外省人以湖广占其多数,陕西人次之。湖广籍占25%,河南、山东占5%,陕西10%,云贵籍占15%,江西占15%,安徽占5%,江浙占10%,广东广西占10%,福建、山西、甘肃占5%”
这就是《成都竹枝词》说“现无十世老成都”的原因。
1949年成都解放,成都人口减至60多万。到1960年,成都人口突破100万;1989年成都市区人口达149万;2000年成都市区人口达335.86万,近年统计,成都市区人口497.15万。
成都是个移民城市,如今的成都人绝大多数是外省移民的后代。
前一篇:说“二”
后一篇:成都龙门阵2,成都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