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二”
(2012-03-01 18:43:14)
标签:
古语网络语方言杂谈 |
分类: 杂谈 |
二,数词,或序数词。但其引申意思却很多。尤其如今与“二”相关的词语,常带贬义,如“二流子”、“二奶”等。“二”又成为网络热词:指一个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给力。比如说:二、二货、二逼、二愣子等等,用于陌生人含贬义。如果对一个自己很熟悉的人说二,并不含贬义,只是开玩笑或对他的行为很无语。
细考“二”的用法,不仅各地方言颇多,古代亦有不同用法:
1,副:次一等之意,与“正”相对。同“贰”。《礼记·坊记》:“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日称二君。” 郑玄注:“卜之日,谓君有故而为之卜也。二当为贰。唯卜之时,辞得曰:君之贰,某尔。”
2,怀疑;不确定之意,《吕氏春秋·应言》:“视昂如身,是重臣也;令二,轻臣也。” 高诱 注:“二,疑也。臣见疑则不重矣。”《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将军张昂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宋 宋祁《宋景文杂说》卷下:“任贤而二,五尧不治。”
3,二心;不遵从之意,如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若纵怀二,奸乱必渐。” 宋 范仲淹《祠风师酬提刑赵学士见贻》诗:“先王制礼经,祠为国大事,孟春祭风师,刺史敢有二?”
但在各地方言中,“二”的用法更是五花八门,但有一个特点,大多带贬义,也许就是网络上的“二”之来源:
陕西方言
1、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分不清场合,掂不来轻重,说话不过大脑,做事不想后果。如“二怂,二锤子”。例:那个人二得很!
2、形容自己听到惊人且不能理解的言论时的心理状况,如“我二了”。 3、形容某方面比较强悍,带有戏谑。例:那家伙踢球二得很。
东北方言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愚笨,口语中拥有独特的语意。
保定方言
贬意词。常用用于形容人愚笨,弱智的意思。现在多用于彼此取笑的意思(有很大的玩笑成分)。
例:1、数学课上,老师问:“题都做了没有,答案是什么?”同学:“二!”老师:“我看你才‘二’呢!这题都能算错,你说你有多‘二’吧!”
2、二百五的延伸意思,表示,我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晓得。
成都方言:成都方言中的“二”,更是丰富多彩。由二组成的词组大多具贬义,如:
老二、二娃:指男子阴;
二吊五:囚徒;
二杆子:粗野、莽撞的人;
吊二话:说牢骚话;
二晃晃:不踏实,也指不踏实的人;
二五(子):鬼邪之类;
棒老二: 土匪;
梭老二:蛇;
吴二爷:无常鬼;
炊二哥:炊事员;
农二哥:农民;
二不兮兮:不正经;
二醒二醒、醒二活三:办事不认真、爱开玩笑;
二甩二甩:吊儿郎当;
二不挂五:不合规矩、不正规;
二五二六:横眉竖眼;
二麻二麻、二昏二昏:饮酒至微醉状态;
前一篇:四川方言发音特点概述
后一篇:成都龙门阵 1,现无十世老成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