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五大名人的故里之争
(2012-02-16 10:54:53)
标签:
魏征武则天李白杨贵妃司马光文化 |
分类: 人文 |
古代文化名人游览四方,祖国各地名胜都会留下他们的足迹;古代官吏四处为官,也会在各地留下踪迹。加之史书记载的不全面或缺失,造成古名人故里有颇多争议。如今靠古名人名片发展旅游事业,将这故里之争推到一个新高度。于是“故里”二字出现了不同的解释:有说祖籍的,有说出生地的,有说工作生活时间久的。唐宋时期的蜀中名人就遭遇到这种“故里门”,其中最突出者是:魏征、武则天、李白、杨贵妃及北宋的司马光:
1,魏征也算四川人?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祖籍为四川省广元剑阁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在这里,祖籍、出身地不作为故里依据。
广元剑阁魏征故里争论: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证明魏征出生于剑阁(今广元市剑阁县)。剑阁武连镇现存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一丈,宽四尺,正中刻有:“唐魏文贞公故里”(魏征谥号文贞)七个大字。在武连镇十五公里处的天字山下,也有一唐朝时代的建筑——“魏公祠”。《保宁府志》卷二十七记载;“文贞书院在剑阁武连驿。元泰定年间迁县治于梓潼,监察御史忽鲁大都与亚中大夫李义甫以魏征生此,因改旧学建书院,今废。”这说明在元朝时,武连镇为纪念魏征丞相出生于此曾办起一座文贞书院。明隆庆五年出生的著名史学家曹学(人全)所著的《蜀中名胜记》卷二十六记载:“《志》云逍遥楼废址,在武连旧镇,唐颜真卿书三大字碑刻在焉,元改武连县学为魏公书院,以魏征所生之地也,学正王惠为之记”。魏公书院即后来的“文贞书院”。据《蜀中名胜记》成书年代推测,《志》书当为明代或明以前之作,因此可更进一步断定,在元明之时,已经有了魏征生于剑阁武连的记载。
清朝雍正时,知县李梅宾所撰《剑州志》记载;“唐魏征,州之西凤凰山,传为征之生处”。清同治年间,翰林李榕所辑的《剑州志》记:“凤凰山在武侯坡东,传为魏征生处”。民国初年剑阁知事张政于武连驿栅门题的对联也可以看出魏征出生于此。其联文:
千万古不改溪山是秦蜀通衢晋唐旧县
数百家自成村落愿文贞再出诸葛重来”
清朝光绪时,武连丞李树在其《月楼诗抄》、《登寿中即景》中有这两句;“凤凰山下宿曜,魏公往业绍蜀山”。另还有一副对联,前四字风化脱落:“……先后问睽魏谏议,余生也晚往来唯拜武乡侯”。可见武连乡人经常把魏公祠的魏征和武侯坡的诸葛亮的遗址常常提到,如果没有乡土感情,愿“文贞再出”和“诸葛重来”的诗句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2,武则天的两个故里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本生于利州(四川广元)。如今广元有纪念武则天的“皇泽寺”,还有一年一度的“女儿节”,源自武则天。但史称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在这里又以祖籍来定故里:
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其父武士彠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彠因“元从功臣”出任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后来历任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荆州都督等职,贞观中,改封应国公。
武则天出生在其父任利州都督期间,她在四川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
3,李白故里新解
在诸多故里之争中,尤以“李白故里”之争为甚。为调和各方争执,有人专门给“李白故里”下了一个定义:泛指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出生居住过的地方。四川江油、湖北安陆、吉尔吉斯坦的托克马克市等城市,近年来纷纷自称是李白的故乡。此外,“李白故里”亦为2003年江油在国家工商总局的一个注册商标。
史称: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江油作为李白故里应当之无愧。
但李白祖籍在陇西,他自称“陇西布衣”,所以把他的故居叫陇西院。其院山门气势雄伟,中门上竖匾用彩色瓷片镶嵌“陇西院”三个大字,四周有九条浮雕蟠龙护卫。如按祖籍说,“陇西”也应该算“李白故里”。
前些年,湖北安陆打出“李白故里,银杏故乡”的广告上了中央电视台,于是江油和安陆的“李白故里”之争一度达到白热化程度。此争论后来不了了之,安陆因为是李白呆了十年的地方,在那里有不少遗迹,按照“李白故里”的新定义:“李白出生居住过的地方”,湖北安陆也该享有“李白故里”这个铭牌。
4,杨贵妃故里有五处
杨贵妃(719-756),即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有人根据考证得出如下一段文字: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原名杨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小字玉环,道号太真,出生地为容州(今广西容县),祖籍陕西华阴。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
从上段文字可知,杨贵妃籍贯(故里)有五个说法:陕西华阴、山西蒲州、河南弘农、广西容州和四川导江。
关于杨贵妃故里之争,笔者曾有专文介绍:《扑朔迷离的杨贵妃故里之争》(2010-05-17 10)
宋朝著名史学家乐史撰有《太平寰宇记》,是历史地理名著,他所著《杨太真外传》中云: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常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妃早孤,养于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璬家,开元22年11月,归于寿邸。按出生地言,杨贵妃为蜀人实在不妄。
5,四川也有司马光故里
据史记载:司马光,山西夏县人。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但近年四川学者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在四川发现不少证据:司马光诞生于四川郫县。据《郫县志》收录的宋代邛崃人张行成《司马温公祠堂记》记载:“故谏议大夫司马君池以某年作县尉郫邑,越明年某月生公于官廨,字之曰岷,以山称也”。这段文字说的是,当年司马池在郫县做县尉时,住在官署,其夫人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司马光。该文还说:为纪念在官署得子,司马池特在庭下亲手栽植松、楠各一株。司马池父子先后辞世后,松树枯萎,唯有楠木树仍苍翠欲滴。郫人认为楠木树茂盛是托司马光之荣,故县丞李名逸在司马光诞生之地建立“司马温公祠堂”,以祀司马光。这个材料还说,郫县县城西街政府路西侧,曾发掘出一通石碑。正面文“司马温公诞生处”,碑阴略记司马光诞生于郫县的时间地点及立碑原因。石碑最早为清末郫县知县夏与赓立。因年深日久,石碑受风雨剥蚀,碑文早已漫涣难识。民国24年刘天祥任县长,督工按原碑尺寸重镌,碑高144厘米、宽68厘米。石碑原立于县衙右侧(原址为司马温公祠堂遗址),现存望丛祠。
如按出生地而言,司马光为蜀人,或其故里在四川郫县也不谬。
后一篇:为什么天下文人多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