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趣事儿3,  求功名依神灵,点状元靠抓阄

(2009-10-28 08:37:12)
标签:

历史

传说

文化

杂谈

分类: 历史

    民间传说状元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又说天上的魁星负责此项业务,固曰‘魁星点斗’,庙子里塑有魁星,总是手抓大笔,供学子拜祭,以期魁星点到自己的头上。元朝以后又时兴拜文昌帝君,据说这位帝君也管科举及考试。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即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专庙。笔者见到那里的文昌帝君香火旺盛得难以想象。当然多是如今的高考考生家长们。从那里得知,那文昌帝君即东晋蜀人张育(亚子),元明宗封为文昌帝君,是我们的四川老乡,令笔者感到荣幸之至。

     明朝趣事儿3, <wbr> <wbr>求功名依神灵,点状元靠抓阄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

说这些闲话,不外乎说科考之事由天定,迷信成分颇浓。如今高考信迷信的人多,古代就更多了。明朝成化年间的浙江状元李旻的故事很有趣:

李旻在成化庚子年参加浙江乡试中了解元,第二年要去京都参加会试,为了不耽误考期,便在头年腊月间就从家里出发。几个人搭船走水路,到了毘陵停船休息。同船有两人一边喝酒一边打麻将,酒气上来因输赢发生争执,最后动起了刀子。其中一人拿刀向另一人刺去,那人一闪,刀就刺到李旻身上。因为天冷穿有棉衣,只刺伤棉袍而没有伤及皮肉,但也妨碍御寒。李旻觉得此行不利,此番科考一定不顺,便告别同行人,另乘船回家去了。

李旻回到家中已是腊月三十,在一派节日气氛中,李旻又觉得放弃会试机会太可惜,要去又怕晚了错过考期,也怕运气不济。他是个很迷信的人,就去卜卦看运气如何,算卦先生说他‘吉星高照’。于是李旻坏着侥幸心理又动身北上赶考。他从正月初六动身,到二月初六才赶到北京。第二天李旻去礼部报名,礼部说报名期已过,考场已无空位了,不予报名。李旻苦苦哀求,吏部尚书周洪膜被缠得无奈说:“你自己去看考场位次图吧,如有空位就给你报名。”李旻去仔细查找,还真的发现一个空位。这下礼部无话可说,将他的名字填在空位上,总算补报名成功。周尚书开玩笑地说:“你现在赶来,定要参加这次会试,难道就缺你一个人来夺状元不成?”但天下就有这样的趣事儿,李旻顺利通过各场考试,而且高中状元。这‘功名天定’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明朝趣事儿3, <wbr> <wbr>求功名依神灵,点状元靠抓阄

                       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香火旺

   李旻很迷信,但他有才学,碰巧之事算作天定就罢了。但还有一位皇上,就是明朝最末那位崇祯皇帝,他即位后很想振作一番,并特别重视选拔人才。崇祯元年三月殿试,阅卷大臣将精心挑选的前36名考卷交到他手中。他怀疑凭自己的能力未必能选出真才,便虔诚地焚香祷告,祈求上苍赐真材。然后将36人的名字抄下来,揉成团,放在一个金制罐中,再用金筷子去挟。第一次挟出的名字是刘若宰;他不放心,将这纸团丢回去混匀后,再随意挟一个出来,还是刘若宰。如此抓阄三次,都是刘若宰。崇祯以为这是天意,便将刘若宰点为崇祯元年的状元!

   据说崇祯皇帝这个天赐良才个人修养还不错,但并未做出像样的事迹,在《明史》中连传记都没有。难怪明朝会毁在他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