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损有余

(2010-10-02 07:30:22)

 

损有余而补不足

 

(附视频 让我们荡起双桨 拉着你的手 归来吧 千年等一回 好人一生平安)

 

       大约距今2800年至距今2200年之间,全世界人民的精神历程都走到了一个所谓的“轴心时代”:在中国,出现了老聃(老子)、孔丘(孔子)、墨翟(墨子)、庄周(庄子)及诸子百家。在印度,是优婆沙德和佛陀的时代。在西方,也产生了荷马、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一批巨人。

 

     究其原因,那是所谓不证自明的真理终结的时代,也是神话的英雄与英雄的神话俱为往矣的时代,人们不得不重新思索、重建自信,不得不修补坍塌的宇宙格局、弥缝被撕裂的思想和知识世界《庄子·天下》描述了“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景象——孔、墨、老、庄、诸子百家,都是“有才补天”的“真宝玉”——用雅斯贝斯的话说,他们都是“轴心”(今天,也是一个需要“轴心”的时代吗?)

 

      当然,“轴心”老聃的轴心,就是众妙之门——起初,所谓“道”专指“天道”——后世人都晓得的道理是:天不变,道亦不变。到了老聃的手上,他老人家不仅参透了天道,而且喜欢把天道用来对“世道”之崩坏,做一点反思;同时,他老人家还以楚人的心理习惯,孜孜不倦地把天道用来对“人道” 之永恒,做一些追究。说到这里,我隐藏不住心中的这点小秘密,为什么面对蓬蓬勃勃、如火如荼的世界,我偏偏心如止水,两耳不闻网上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如果不读老聃,不参破“天道”,对于如此纷纭的“世道”或“人道”,又有多少发言权呢?

 

     举一个例子,老聃教导我们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听了这样的道理,弱势群体们心里暖洋洋的,还能说老聃仅仅是一位清静无为、玄虚自守的书生吗?

 

千年等一回

 

 归来吧

 

让我们荡起双桨

              

拉着你的手

好人一生平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众妙之门
后一篇:秋潮一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