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装杂谈 |
分类: 自说自话 |
新年的时候为了应景,在茂名南路寻寻觅觅。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有着昏黄的灯光,穿中装的店员或年轻或已徐娘半老,或真或假的上个世纪30年代的家具摆设,营造着浓得化不开的怀旧情绪。旧时的场景凝聚起服装的片段如同一部老上海的风情画。
那些店里最有名的要数“上海滩”了,花都巴黎都有它的店。里面的衣服很美,乌玛·瑟曼穿过,娜奥米·坎贝尔也穿过。不过为了那个时空交错的幻觉是要放弃自在接受约束的。貌似怀旧和复古的外表下,上海滩在根本上是现代的,是Chinoiserie,更多的反映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的理解和想象。
众多的中装店,多的是西式剪裁的改良中装。寿字缎,葡萄纽,满洲领。。。独独忘记了中装的潇洒和倜傥在于从不刻意显示穿着者的体形而是意在遮隐。传统的中式裁剪是宽松的平面裁剪,做好的衣服是可以在台子上服服帖帖的摊平的,穿上身也不会紧绷在身上需要时时保持胸背的笔直。这样的衣服是舒适而平等的,不会叫人一眼看穿衣服里的那个身体是曲线曼妙或是颇为肥胖的。
从前,家里请的裁缝也是分中装或是西装的。每到年末,一定会有中装裁缝上门,一段段锦缎或是呢绒的料子在冬天的暖阳里格外的美丽,只是姨妈们似乎都偏爱素净的颜色,难得看见如今中装店里的艳丽。其实,现在想来偶尔的花团锦簇应该是平凡生活的最好点缀。
还记得裁缝的手势:布料的正面向里,先左右对折,再照衣服的长短直折过去;从布边的袖子开始,四层布同时开剪,经袖底,身腰,兜转下摆,放出缝头剪下;开领口,裁罩袖。。。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仿佛国画的画兰,只寥寥数笔,已是传神。
好不容易在一家名字诗意的铺子寻到一件连袖的传统裁剪的上装。羊绒的面子,缎子的里子,葡萄纽,宽松的平面剪裁,符合我关于中国式生活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