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炮轰英特尔 AMD渐行渐远
日前,英特尔在IDF上公布了新的安装了代号为Nehalem芯片的平台细节,但随后AMD发表声明称,英特尔实际上是剽窃AMD的技术。其实早在美国IDF之前,笔者就已经料到AMD肯定会以英特尔在新推出的Nehalem处理器平台上采用集成内存控制器和Quick
Path总线技术剽窃了AMD处理器采用的集成内存控制器和Hyper
Transport技术。
就这个问题,尽管英特尔官方并未予以置评,但早在此前的一次博客聚会上,笔者就曾请教过英特尔资深架构经理赵军,赵军称,AMD率先采用集成内存控制器,是由于它的开始多核的初始架构决定的。他们的架构跟我们的架构本来就不一样,不见得我们的多核比他们的单芯片方案就差,我们还是自己跟自己比,架构本身是有差异的,不能横比。也正是架构的不同,所以我们在初期并没有采用集成内存控制器的做法,但随着我们制程和架构的不断演进和更新,集成内存控制器我们会考虑。
众所周知,多核处理器的发展,各家的技术发展路线是不同的。其实多核技术在RSIC架构中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只是英特尔和AMD通过各自不同的技术实现方法而将双核和多核引入到了市场广阔的X86市场。所以要想让双核和多核技术能够顺利和广泛地为业内和广大用户接受,唯有英特尔和AMD都站在促进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去大力推动才是。当然,必要的商业竞争是需要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企业不应该忘记的是不断地创新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才是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其实早在双核的时代,AMD就以此来证明其优于英特尔的设计,但在过了近一年多时间,双方应该进入四核博弈的今天,AMD仍以此为资本的话,就显得有些老生常谈了,反而说明自己创新能力的停滞不前。与AMD不同,英特尔继在去年推出全新的“酷睿”架构之后,更是马不停蹄地将制程工艺带入了45nm的时代,并首先推出了四核服务器,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AMD在这方面,自从其双核市场失势以来,已经是渐行渐远。
首先从双核时代,当英特尔推出自己的双核产品后,AMD没有去挑战自己,去发展更新的技术发展自己的产品,却用所谓的“真假双核”来混淆市场。当时正值双核为业内和用户认知的初期,也是关键的时期。AMD非但没有将精力用在如何培育市场和用户的身上,而是将所谓的商业竞争和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使得当时业内和用户是一片哗然,双核的市场也因此曾一度陷入混乱之中。与AMD的做法不同,英特尔早在自己的双核上市前,就在做整个双核应用产业链和用户的普及、完善。待自己的双核推出后,一方面致力于架构的更新,同时又开始着四核(多核)的研发和产业链的建设。之后的市场证明了英特尔市场策略的正确,随之英特尔双核的大量上市和酷睿架构的推出,英特尔将双核的价格拉到了广大用户乐于接受的价位,并迫使AMD跟风(之前AMD双核的价格曾令业内汗颜)英特尔在双核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并向四核(多核)进发了。
趁着双核胜利之势头,英特尔在去年率先推出了四核处理器平台,这恐怕是AMD没有想到的。匆忙之余,AMD在无心计可施的情况下,又是故伎重演,抛出“真假四”企图延缓英特尔在四核技术和市场进发的步伐。但此计成了AMD的作茧自缚之举。其声称的真四核Barcelona处理器因为陷入自己所谓的真四核的怪圈,因设计的问题而屡屡延期达6个多月,更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在屡屡延期的时候,AMD仍然不忘用“真假四核”来攻击对手英特尔,但其Barcelona处理器测试造假的新闻,让AMD更是被动。而此时的英特尔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四核市场的应用和产业链完善中,当AMD的四核Barcelona处理器终于在今年的9月上市的时候,英特尔的四核处理器已经达到了200万颗的出货量。此外,英特尔还在AMD
四核Barcelona处理器发布前,推出了更新的四核处理器平台Caneland。其中的四核处理器为Tigerton。与此同时,英特尔在制程和架构上也已经将AMD甩在了身后。目前,英特尔的全线产品已经采用65nm制程和酷睿架构,明年45nm将成为主流。而作为多核应用的虚拟化,通过与全球著名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VMware股份的收购形式的合作,加之与产业链厂商的密切协同,其优势也是AMD望其项背的。
相比之下的AMD仍然处在90nm向65nm的转换之中,即使采用了65nm,但成本优势依旧难以体现的尴尬境地。由此,AMD所提及的明年采用45nm的代号为“上海”的四核的推出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AMD忽悠的太多,而实际兑现的太少了),同时,四核Barcelona处理器发布前已纪感受到成本和产能的压力而迫不得已将芯片的生产外包,此举在加大自己芯片良品率控制风险的同时,无疑也会给最终的用户带来风险。也许正是由于对于自己四核Barcelona处理器良品率的担心,AMD最近又想出了个所谓三核处理器,并称是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但至今为止,连AMD自己都不知道三核的定位、性能、价位如何(AMD欧洲区销售和营销总监古瑟普"雅马托(Giuseppe
Amato)表示,我们将在产品路线图中加入一款三核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三核处理器的定位介于双核和四核之间,但并非处于正中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三核的概念用意何在?由此看来业内分析的,三核处理器也许是坏了的四内核处理器的补救措施是很有根据的。而AMD将这一系列技术、制造上的风险摇身变成了个所谓的三核处理器转嫁到用户的身上,AMD将用户置于何种位置?
通过上述简单的分析,相信多数人可以知道了为何从双核时代AMD暂时占有先机,到今日的大幅落后于英特尔的重要原因了。不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经常是忽悠用户),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的创新上,过分关注于对手。其实大家都明白,没有人可以打败你,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不断前行。英特尔做到了,而AMD却是渐行渐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