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媒体的生命

(2010-09-21 08:34:56)
标签:

编辑记者

深度

独家

杂谈

分类: 工作日记

   独家和深度是媒体的生命所在,是编辑记者的价值所在。然而,随着信息的泛滥和媒体传播力的式微,独家采访、独家报道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深度文章越来越被“快餐文化”所取代或被臭长而空洞的大文章所曲解。特别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社会变迁,编辑记者正在从以车马费为标志的“甲方”演变成以“购买采访权”“乙方”所取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编辑记者就无所作为了,行业媒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独家和深度依然是行业报和行业报编辑记者的理想追求,甚至是基本生存本能。

   如今的独家和深度有了新的解释,不是机会主义的——采访机会、采访资源的优先权,而是实力主义的——独特的视角、独家的观点和深度的分析、深刻的内涵。具体到编辑记者,对于每一个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就是要做“三性”:

   1、产业演进的纵深性。要把个人对行业的理解、个人在行业内的积累,转化为思想、知识和智慧,流淌到文章之中去。

   2、产业链条的关联性。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不能孤立地去看,而是放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中去判断、去思考。

   3、思想组织的系统性。编辑记者要有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的意识,要举一反三,系统分析其背后、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力。

   诚惶诚恐地捧着“具有机关报职能行业报”的媒体人,更应该把独家和深度当做最起码的准则来考量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果仅仅停留在报道“某时某地某人发生了某事”,如果我们忙碌于会议录音整理,如果会议活动仅仅是为了换取短暂的收入,我们的价值就无从体现,我们是在拿自己的短处拼别人的长处。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这是对报纸品牌的亵渎,这是对资深和优秀的侮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