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的是机会主义的行业报和机会主义的记者,实力派的行业报、真正资深的记者依然健康地活着,并且坚挺着。
坚挺的行业报具备一下实力:
一是明晰的重点产品线。服务型政府、创新型社会要求,行业报不能再扮演简单“传声筒”、“速记员”的角色,而是扮演知识、智慧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简单被动地服务政府,而是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产业和企业。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有重点地选择产业细分领域,进行深入地研究,深刻地领悟,广泛的交流,精准地服务。这就是重点产品线。原来的跑口记者变成了重点产品线的产品经理,原来的对口编辑变成了重点产品线的产品经理。他们负责一段时期该重点产品线的选题策划、服务策划和实施,甚至营销和推广。基于重点产品线的选题和服务策划,绝对不是单纯的会议宣传或政策解读,而是综合利用报纸、网站、调研报告、会议论坛甚至图书等方式,为了产品线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开展工作。这是地地道道的智力劳动,提供的是知识产品。面面俱到,浮于表面的伪策划、伪专题、伪采编只能站到“衰”的一边了。
二是突出的重大项目库。过去几年,会议活动替代了发行和广告,成为个别行业报的救命稻草。这两年,人们突然发现,从公关公司或会展公司抢来的这根稻草非常不结实。因为它没有生命(内容),没有活力(形式),它还水土不服(载体)。真正实力派的行业报纸是把会议活动作为服务行业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经营的手段。因为行业报的价值是服务行业,而不仅仅是解决自身员工的工资问题。所以,行业报应该开发重大项目库,而不是一味地赚会议活动的辛苦钱。区别于会议活动,重大项目要有项目经理、市场经理和销售经理,必要的时候还要有产品经理;要有内容策划、传播策划和行业服务效果监测;要得到政府、企业、受众的认可,而不是几个演讲者或赞助商的认可。
三是完善的主动服务体系。宣传就是服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单一的宣传手段已经无法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为了完成一篇精品文章,为了做出一个深度专题,我们还需要求助于行业领域、资深专家、一线见证者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提供相关资料。目前而言,这种“求助”还是免费的,有朝一日,我们不但拿不到车马费,还要为对方耽误的工时付费。如此这般,让机会主义的编辑记者还如何“生存”?实力派记者有办法,靠工资生存,靠优秀的业绩吃饭。实力派的记者会变被动的采访或报道,为主动的服务。发挥自身广泛接触行业的优势,发挥自身多年行业积累的优势,帮助采访对象或报道企业提炼特色、升华智慧,甚至为采访对象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人脉资源和智力资源。实力派的记者不屑于为企业、为政府当“喉舌”,而是要做企业家的谈笑鸿儒,要做政府决策者的左膀右臂。行业报与企业之间是心灵的沟通、智慧的沟通,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
对于行业报来说,报纸好比一个大树,重点产品线、重大项目库和主动服务体系好比攀附在大树上的藤条。如果这个大树是枯萎的、衰歇的、矮小的,你就别指望攀附上粗大、健壮的藤条。如果这个大树参天而立,藤条也就有可能茁壮成长,纵横有序,钢劲有力。参天大树的标志是: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文章精品频出,专题逻辑清晰、有魂有血也有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