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与借钱
(2008-07-07 22:30:24)
标签:
借书借钱杂谈 |
分类: 绝对偏见 |
借书与借钱
文/魏剑美
稍涉世事的人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坚决不借钱给朋友,否则钱和朋友都会失去。也正因此,“借钱没有,借命倒有一条”这样狠的回绝话差不多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之一。但一般人却没意识到,与钱相比,书尤其不可以外借。读书人和守财奴有一点是高度雷同的,那就是自己的打死都不借给别人,与此同时却要挖空心思到别人那里去借。守财奴因此家财万贯,读书人也因此学富五车。
马克·吐温一次酒后吐真言:“千万不要借书给你的朋友,因为我书架上的书就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你瞧瞧,朋友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借书不还,还可以在伟大“友谊”的旗号掩护下继续鲸吞蚕食,从一开始理直气壮地借到后来软硬兼施地磨到再后见机而作地偷,直到最后图穷匕现地抢。总之,只要还有一本好书没有给弄到自己的书柜里来,那对方就算不得真正重义轻利的“好朋友”。
就借钱来说,借时越像孙子的人借到后越像大爷。讨债人即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求也往往难以唤起欠债人的半点怜悯之心。而讨书之难更甚于讨债,据柏杨称,他一位赵姓朋友为借书向人家下跪,刚一出门就仰天大笑,说:“我这一下跪好歹还借着了,等他来讨要时就算下跪再加磕头都没用了!哈哈!”
我一姓张的朋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酒后铸下大错,居然借给了李姓朋友一套古籍,虽扣押了对方户口本、身份证、银行卡,奈何那姓李的拥书自重居然置全部身家和先前天打五雷劈的毒誓于不顾,口口声声说书已丢失愿卖身抵债。张姓朋友天天上门守株待兔,为此差点被单位除名。后来他从民工讨薪的跳楼新闻中获得启示,随即照葫芦画瓢,上演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跳楼秀,最后在警方的干预下才好不容易取回那套古籍。事后我责问李某对朋友为何毫无怜悯之心,李某凄然回答:“救得他命,便没得我命了!”
也正因此,对于那些深谙此道的读书人来说,有人开口借书实在是一件大忌讳的事情,所以才有“老婆和书概不外借”的佳话流传。据说有狠人在书与老婆必借其一的情况下,咬咬牙给出答案:老婆。其理由倒也实在,书一旦借出就是羊入虎口,而老婆借出一般还可以做到有借有还——这世上有几个傻子愿意长期供养着别人的黄脸婆啊?真要发生这种万一的事情,不正乐得看书费电没人教训的悠闲自在吗?再说,今人津津乐道的人生三喜“升官发财换老婆”,对酸不啦叽的读书人来说,“升官发财”多半无望,也就只剩“换老婆”这唯一的人生机遇了。
面对借书这种可恶行径,高人们的绝招不一而足。豪爽的递过一把雪白的尖刀去,说:“你还不如剜我一块肉去的好!”婉约的则翻开先祖遗训示人:凡有子孙将书出借者,革出族门。而最有人情味的是立马翻看封底的书价,然后递上相应的人民币说:“书是万万不可借的,钱倒是可以商量。”
至于既无勇气耍刀也无财力消灾同时还没有先祖圣训可充挡箭牌者,则不妨学学我老魏之招数,预先以小人之心昭告任何可疑之来客:你可以向我借钱,因为我没有;但不可以向我借书,因为我不想让它们也变得没有。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那些首先开口向我老魏借书遭拒者,再开口向我借钱多半就让他得逞了。也正因此,但凡人家麻烦我个什么事又怕我拒绝的时候,总是先用借书来开道。我因此成为小区里最大的债权人和有口皆碑的活雷锋。
通联: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魏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