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华健获得了诺贝尔奖?

(2008-07-09 10:02:20)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周华健

大学生

考试

杂谈

分类: 老魏的另类活法

    每次改学生的试卷,我都可以获得一些新知识,这次也不例外。

    比如这回有学生填空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是周华健。

    还有一道题是补写舒婷《神女峰》中的名句“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的后面一句,答案是“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结果有学生写出了新意,回答说“不如跳下去留芳千古”。

    起初我还以为只有我这课有利于大家做种种创造性发挥,直到看到古典文学的试卷上也有人填满“奔驰宝马法拉利”,我才明白总有高人以不变应万变,将周星驰的风格运用到一切领域,还一定自以为得意。对此气愤的老师,还会被以“代沟”来形容之。

    关于我这门考试,我可以向大家做一个交代:

    首先声明,没有一个卷面分及格的学生被打压到不及格,只有卷面分不及格的学生因为作业的原因被加到60分甚至更高一点分数的。这样的学生大约有十几个。

    关于平时成绩还要说明一点,凡是卷面分极低的,我一律保持原貌,既不加分也不减分,目的是让这样的“大爷”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比如得0分和3分的。

    就卷面分来说,最高的91分,最低的0分。好像还有2位零分先生。个位数以下的还有几个。

    关于是否听课和看了原著的。其实从试卷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我知道一些人是靠看介绍和上课听的一些内容作答的,也应付了过去。这在我也是悲哀的,“君子可欺以其方”,虽然我不是君子,但“与人为善”的品质还是有的,所以大约也总是要被“欺”的吧。但读书也不是老师的事情,只赶在考试前匆匆忙忙看四本书和简介的人,即使对付了过去,内心里应该感到羞愧。--------我始终认为,学会和懂得内省才是知识分子的最起码品质。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是不断找理由宽容自己。

    我曾经遇到过一些让我感动的学生,绝不为难老师做违背原则的事情。这样的学生反过来也赢得了我的尊敬。但也有人认为“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对此我实在无话可说。一个在校不遵守基本考试要求的人,我们能指望他出去遵守社会的基本规则吗?

    我感谢所有来我博客看文章的学生,但不再回答任何超出我准则的问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仅仅是考试,那是无比悲哀的。对这样的学生,我一向欠缺热情。还记得刚考完这门课的时候,居然有学生围上来指责我“好要不得”,她们看的我不考,她们没看的我偏考了。我当时就很不客气地回答:“我考什么用得着你来告诉我吗?”

    我不明白的是,像我这样一个足够宽容的老师竟然还要被学生逼到说话难听的地步?

    最后说一句:作为学生,听课是起码的要求。一个老师不要求你听课,如果你去听了,并不是对老师的格外“恩惠”。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你去读了只是起码要求。这一切都不是讨价还价的条件。就真实的情感来说,我反感一切学业上的讨价还价,之所以回答(包括短信回答),只是因为内心的敦厚和做人的礼貌而已。

    幸好我第一堂课就说了,我是抱最低期待的。也就是说,即使你从此不认识魏某,我也毫不在意的。至少一个在湖南当红的某“电视花瓶”,就一直装出一副不认识我的样子。好在我老魏这样的家伙,一向是鄙弃电视造星产品的,所以至今没有追着请她老人家签一个大名,也没有沾沾自喜地对人说:某某某是我的学生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借书与借钱
后一篇:敬告博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