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鸟眼看市(363)谁将在地板上割肉

(2008-04-02 20:37:45)
标签:

财经

分类: 学习
    暴涨暴跌并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色,在上世纪60、70年代,美国股市也曾经有过类似于去年中国股市大盘指标股疯狂行情的“漂亮50”行情。

    “漂亮50”(Nifty Fifty)指的是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50只备受追捧的大盘股。漂亮50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盈利增长稳定,同时也具有较高的PE比率。这些股票被视作可以“买入并持有”的优质成长股,同时也成为七十年代早期牛市行情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些股票当时还有个称呼,叫做“一次性抉择”股,也就是说,一旦决定买入股票,便再不用为投资理财而操心了。

    有意思的是,这一轮以“回避概念投机、回归价值投资”为宗旨的大盘绩优股行情,走到后期竟然也演变成了一波投机过度的概念股行情。这一轮蓝筹股投机热潮于1972年达到顶峰,蓝筹股的股价上升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其时“漂亮50”股票的P/E(市盈率)平均水平达到了40倍以上,一些成长型的公司如IBM、得州仪器公司的P/E曾达到80多倍(一年后,它们的P/E只有20-30倍)。雅芳公司的市值竟然高于美国所有钢铁公司总市值。

    这一轮蓝筹股投机泡沫直接导致了1973—1974年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市场大跌了约50%,自此步入了长达10年的大熊市。如果投资人买入的时间是1969年的最高点,则经历1973—1974年的崩盘,投资人必须等待12年才能回到原来的高点。

    对比下中国股市去年的行情,何其相似?中证100的平均市盈率高峰时达到50倍,沪深两市在07年10月平均市盈率达70倍。甚至一些大盘蓝筹股如中国远洋、太保等发行市盈率居然可以高达百倍以上。当然无法逃脱的命运就是随后而来的股市大崩溃,唯一不同的只是目前两市的跌幅尚没有到50%而已。

    很早前,鸟儿就曾经说过,所谓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来稳定市场的波动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美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力量强不强大?不也一样难免一次又一次的泡沫、股灾?远的有“漂亮50”,近的还有本世纪初的“市梦率”。

    从理论上来说,机构投资者能够谨守价值投资之道,当市场过度繁荣的时候能够高抛,当市场过度恐慌的时候能够发现价值而低吸,以此来烫平股市的波动。但是遗憾的是,机构投资者的本性还是经济动物,贪婪与恐惧同样会让他们失去理性。更可怕的是,由于制度的设计,中国大多数的所谓机构投资者的利益与投资人的利益并不一致,以至可以上演为了几百万的管理费收入,不惜数以亿计的投资损失。

    没有去年三季度基金规模的快速膨胀,就不会有去年蓝筹指标股的疯狂,也不会有今天基金们迫不及待的砸盘。只有这些机构投资者才有勇气买出300元的股价,也只有这些机构投资者和那些低成本的大小非才能够在今天快刀斩乱麻地出局。

    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当然事情还没有完,当有一天,股价跌到1、2元的时候,还是他们在痛快地带头割肉,不信,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希望任何想抄底做反弹的朋友,先看一下下面的系列文章:

 

鸟眼看市(300)大熊市的序幕?(一)

鸟眼看市(301)大熊市的序幕?(二)

鸟眼看市(302)大熊市的序幕?(三)

鸟眼看市(304)外围股市波动掩盖了什么?

鸟眼看市(306)灾难是下一个灾难的开始

鸟眼看市(311)不是救市是安慰

鸟眼看市(314)熊市的特征

鸟眼看市(337)大熊、小熊还是迷你熊?

鸟眼看市(339)象巴非特那样做正确的事

鸟眼看市(341)大博弈时代

 

成都银华投资

 
中国首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咨询热线:028-666668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