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股市一泻千里,重要的支撑位几无抵抗。很遗憾,值此非常时刻,鸟儿没有看到有谁去认真分析市场存在的问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政府救市上。一味地在政府如何救市,何时救市上纠缠不休。试问如果政府救市措施姗姗来迟,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坐以待毙呢?
近期股市的急剧下跌,首先与世界金融市场面临的危机有莫大的关系。但是,象这样在年线、4000点、3800点等重要整数关口都毫无抵抗的下跌,实有其内在的原因。
从技术上看,均线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平均成本,比如说年线代表着这一年来市场的平均持股成本。人们把年线当做牛熊分界线,往往在年线附近,市场会发生激烈的争夺。然而这一次年线上的抵抗我们根本就没有看到,难道是传统的技术方法出现了问题?已经不适合这个市场?
不是,这是因为资本市场的第三方力量已经粉墨登场,拉开了股市大博弈时代的序幕。
在股改之前,市场参与的主体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在股改完成之后,大股东及解禁股股东成为市场博弈中的主导性力量。08年来,无论是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等大规模圈钱行为,还是越演越烈的大小非减持行动,都一无例外地开始向市场直接表达了大股东及解禁股股东重要的主导力量。市场博弈逐渐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之间的博弈,演变成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解禁股股东与机构、散户之间的博弈。
在目前估值体系下,主导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频频抛出巨额增发方案,说明了目前的市场估值已经大大高于大股东的心理预期,甚至毫不顾忌其增发方案可能带来的股价大幅下挫。
如果说增发等融资冲动还能够通过管理层有形之手控制的话,那么在大小非在股改承诺的范围内却是无法控制其减持的规模。虽然大股东有控制权的考虑,还有一些国家规定的制约,但是即便按照51%的绝对控制权计,以目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整体上有不小的减持空间,而小非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忌。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大小非出售的非流通股份占解禁总数的10%,而今年年初至今,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0%,这个数字不包括那些无须公告即可抛售的小非减持。
估值高了,大股东就趁机套现或再融资圈钱;估值低了,大股东就会见机拉抬股价后再套现。表现在市场上,未来每一次的冲高都会成为资金套现的机会。以至于现在机构开始惊呼:“我们是在为大小非套现买单。”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年线已经不能够完全表达市场所有参与者的成本了,其中大、小非的成本与市场成本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年线成本对市场中的者一部分筹码就毫无约束力。
博弈是各方力量的分分合合,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成本不一致,所要承受的压力不同,导致彼此的行为模式不同。多数的大小非解禁的公司对资本市场的了解也不不是很专业,行为模式上和散户的行为没有太大的差别,越跌的时候反而卖得越快。近期报道,中国平安小股东之一的锌业股份减持中国平安股份,获利45倍。应该要注意到的是,锌业股份的减持始于3月3日,比中国平安表决日提前了两天,也就是其解禁的第一天。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中国平安在已经下跌了80元之后,还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抛单出现,因为相对市场成本而言,大、小非们的成本太低了。相类似的情景我们还可以从兴业银行等诸多个股上看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这样毫无顾忌地杀跌的行为只是少数,但是它给市场的信心以极大的打击,在这样的压力下,市场整体只能不断地向下寻找新的平衡。
因此,从大的趋势上来说,只有在市场主体各方的成本趋于一致的时候,利益才有可能趋同,最终形成一致的行为模式,大趋势才有可能发生逆转。
也许大博弈时代到来的第一场表演就是在杀完散户之后,演出一场大小非痛杀机构的悲剧,所依仗的就是大小非们超低的成本。
成都银华投资
中国首批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咨询热线:028-6666688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