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的美味--澄沙糖酥饼

今天要说的这个酥饼参考了俺家乡的糖酥饼作法,据我所知,制做那种饼所用的油脂是没脱过脂的粗榨大豆油,做出的成品黄灿灿的,咬上一口,那种酥香满口的感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常常得一连吃上它七、八个才算过瘾……
只是这么好吃的东西,那时的老妈却不舍得买给俺吃,她说那个饼就是两层皮,吃它十来个都不解饱,太浪费钱了……
可俺却做梦都想吃它,所以常常会偷缠着爸爸去买。在我的记忆中它可真的不便宜,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两毛钱一个了,要知道八十年代初期看场电影才两毛,一斤猪肉也才两元来的,所以过日子一向节俭的老妈才不会舍得去买它。求人不如求已,上小学的时候俺就会挣吃的了,那时俺的学习成绩好,班里有两位家境殷实的女同学慧秋和海波总带给俺好吃地,我要做的就是替她们写做业和考试时给她们传纸条
。
为了这张馋嘴,那时的俺一天要写三个人的作业,而且字体又不能一样,想起来也真是不容易呀!那时的俺可能是“饿死鬼”托生的,记得早上明明吃了不少,可一到第二节下课就准饿,这时慧秋就会跑出去给我买热乎乎的大麻花。要是星期六帮她写了做业,还会去饭店给俺买那梦里的最爱的糖酥饼来吃。另一位同学海波的爸爸在政府工作,“礼”是常年不断的,记得第一次吃鹌鹑蛋罐头就是在她家,当时俺不知道那玩意儿咋吃,连着皮皮往下咽……
想起那段生活来真是叫人怀念,现在再也没有把糖酥饼送到嘴边的那种“好事”了,要想吃就只能自己整啦!可说起来容易,这具体的“工艺”步骤到哪儿淘弄去呢?古狗、百度了半天也没找出个可信的结果,看来只能靠自己了!说干就干,这一干俺才知道,一斤面竟能制出四十个糖酥饼子哩!感叹之余就更觉得它有多“暴利”啦
!
要说面食这东东真是千变万化!它可以让你不停地去创新,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下面就让大家看看俺是怎样因陋就简,独创阿氏版的糖酥饼吧!
面粉400克,加水200克揉成团,加入25克油再揉均,松弛20分钟。俺用的面是中筋的,油是花生油。

面粉100克,油50克,擦成油酥面。

接着是制做澄沙馅。可能有人会问,澄沙是个什么东西?就是红小豆煮熟后晾干,再磨粉、过筛而成。当然,工具还是俺地药材小磨。

其实这澄沙俺还是第一次亲手制做呢,去年夏天回娘家看到他们在卖澄沙,干粉状的豆沙用起来真的是非常方便。可惜回到天津后发现只有烘焙原料店才卖,而且人家还不散卖,没办法,只好自己做了。但真正做了才发现,咱自己做的咋就没卖的色重呢?
看下图,那发白色的肯定是豆子里的沙无疑,看来想要色重的话,要么调色,要么就得多加红豆皮了!记得卖的那澄沙比做它的红小豆还要便宜好多,所以俺分析,做澄沙的厂家肯定是往里边多加了好多红豆皮或其它什么东西,
否则那工厂加工了半天的成品干豆沙,价格反而比原料红豆的价格还低,那怎么可能呢?所以要想吃得放心,还是自制比较好一些。


接下来就该制饼了,用水油面当皮,把油酥面当馅,像包包子一样包好后再擀成薄薄的长方形,要注意不要漏馅啊!然后从一长边向另一边卷成卷状,揪剂子,要是想要做8厘大的饼,那这些面可以下六十个剂子。

把面剂子按扁,包入澄沙馅,再擀压成薄饼。

放入烤盘,刷上蛋液,就可以放入预热220度的烤箱里了。

这个饼很薄,大约八分钟左右就能烤好了,烤饼时千万不要走开,它的水少油多,很易糊的。

烤好的饼气鼓鼓的,好像一个个螃蟹壳,用手摸着的感觉也像螃蟹壳。秀一下酥饼的内部,看到澄沙都均匀地贴到饼皮上了没有?

别看只有薄薄的两层皮,来个近照看看层次,真的可以说堪比纸薄了。层层相叠,叠而不合,咬上一口,非常松化,那酥酥的、甜甜的,再加上淡淡的红豆香……
俺们全家只用两天就把这六十个饼给消灭光了!


虽然不鼓的酥饼型态不大好,但味道可也不次哟! 
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没烤箱能不能吃这种酥饼饼呢?当然能,用油炸呗。
还要说明一下:水油面和油酥面这二者合适的分量,可视成熟方法而定的。若是用于烤,水油面和油酥面的比例是6:4,若用于油炸,则为7:3或8:2。这回在烤饼时我减少了油酥面的比例,感觉酥的程度真的是有些差别,好在,还没有影响到食欲,而且少食些油脂,省钱的同时也会更健康些。朋友们自己在家做酥饼的时候可以自己来定一下这两种面的比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