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东北娘家的老草房
说起这房子,俺最早的印象就是小时候东北娘家那草泥拉赫(当地人对土坯草房的称呼)。听爸、妈说,他们那时为了响应号召,刚结完婚就双双背景离乡去了东北,那时的他们可真的是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的……(本文写于~喜构喜够~阿丝匹琳之家~www.xgxg.cn~)
刚去东北时只能租别人的房子住,一个月下来仅租就会耗去一个人的半个月的工资……
所以当时俺爸、俺妈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
经过几年的拼命攒钱,俺家终于用攒下的五百元通过俺二大爷买了一间草泥拉赫。这房虽然是俺老爸、老妈用血汗钱换来的,但房契却一直把在二大爷那里……
后来又过了好几年后,才知道了里面的蹊跷,原来那房子的卖价仅是三百五十元,老爸的亲二哥之所以按着那房契不放,就是为了掩盖从亲弟弟那里刮去一百五十元“剩余价值”的猫匿……
不过俺记事很早,当时的情形还都留有挺深的印象。记得那时俺爸、俺妈的工作都不好,俩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将近五十元,还得照顾没了收入的爷爷……
现在想来,真的是很“佩服”俺那“精明”的二大爷,他老人家在三十年前就有了那等经济头脑,也可称得上是太有才了!不过让俺这“榆木脑袋”想不明白的是,他老人家那时已是派出所管理户籍的小头头了,又是单位里的先进党员,可他为什么要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刮”呢?
记得那个院子还不小,有半亩多地呢,房前屋后都能种菜,但就是住房得显得小了些,再说当时俺打心里也不喜欢那草房,总想着能住上砖房,不过院子原来的主人留下的那对“活宝”(一只会打洞的狗和一只会“偷”东西的猫),却给俺的童年带来了至今还不能忘怀的乐趣……
记得那只老猫经常能从周围的“富”人家里“劫”回“大块”的冻鱼、冻肉,而且每当它拖着“沉重”的“果实”因翻不进家里的栅栏而着急时,它的“同伙”青狗总会迅速地扒开那浮雪下的“暗洞”,穿过栅栏,帮着猫咪“大盗”把“赃物”叼进院里。不但如此,两位“活宝”还挺“勤快和仗义”呢!因为它们总是把“顺”来的“美食”留下一些,存放在院内的破仓房里……
为此俺们还真沾了不少光,因为必竟能吃着点肉了……
其实现在想来,那草泥拉赫应算是很舒服的房子,因为它的墙壁很厚,保温效果又好,冬天不冷、夏天又不热……
可是住着那样的房子,就是觉得低人一等,因为那在当地可是穷人才住的房子呀!那时看谁家阔不阔,首先要看他家住的是不是大瓦房。同学们之间分拨论派时,也要说谁家是住瓦房的、谁家是住草房的……
所以尽管草泥拉赫有那么多优点,可那时的俺就是视而不见,只盼着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有了这处带院的草房后,老爸、老妈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盖起一栋大瓦房了。俺老爸当时可是个手艺高强的木匠,所以每天一下班回来就给人家打家具,十元、二十元、五十元……
就这样用自己的汗水来换新房子的砖瓦。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突然进了好多大石头,听说俺们家要盖新房了……
那一年爷爷提出要回一趟河北老家,看看老家的宗亲,再回来正好可以住新房子,可是半年后,爷爷就在老家故去了……
爸爸回老家办完爷爷的丧事后,家里也就没什么钱了,所以俺家的新房子也只能盖盖停停的了。因为没有多余的钱来请工人,所以大部分的事都自己来干……
打门窗,搭间墙,抹墙壁,挖地下室,按暖气……
几乎全都是出自我们自己家人的双手,新房的门窗油漆还是我亲手刷的呢……
就这样一晃就是两三年,当我上初中时,才搬进新房子,再也不用为了睡觉挤而和俺哥吵架啦!
今年夏天带儿子回了一趟娘家,老妈让俺照几张房子的相片做纪念(见俺先前的博文--娘家的花花草草)听说明年那里就要拆迁盖大楼房了……(本文写于~喜构喜够~阿丝匹琳之家~www.xgxg.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