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王熙凤是一个女强人。“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协理宁国府就充分展示了王熙凤的才干。接到协理宁国府的任务后,首先就清晰地理出了宁国府的五件“风俗”问题: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这里面其实就是慵懒、松懈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熙凤采取了几个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一是摸清人员底数,点视花名册,做到无所遗漏;
二是依照任务轻重分派任务,人手数量随之进行增减;
三是实行专人专责,有赔偿责任:“别的事不用他们管……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
四是有奖有罚。“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要求仆人必须有时间观念。这里就写到了凤姐的严惩。打二十大板,革一月银米。
不过,有人评论,宁国府的“风俗”痼弊,已然触目惊心。王熙凤的这些药方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以致荣国府的利益更加错综复杂,就更难施展拳脚。
回到提问者的题目,如何整治慵懒年轻人?为何要提“整治”二字?
是慵懒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是只有年轻人才是慵懒的群体吗?
既然要提整治,首先就得搞清楚问题的根本原因。至少要像王熙凤那样,分析分析几个方面的痼弊之所在。
从提问者所列举的现象来看,主要是一些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以后,就松懈,变得懒惰,交代办的工作,拖沓,到点就下班,需要加班也找各种理由搪塞,弄两个手机号,下班就不接电话了,朋友圈也屏蔽了,不上进也不努力,工作效率低,但是又没犯错误。
梳理其中的关键词就是:
工作效率低,不接受加班,没犯错误。
这算不算当下所称的“躺平”现象呢?
我以为是一种“躺平”,只是此种“躺平”是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心态,也就是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激情活力。
那么,原因在哪里?提问者没有进行说明。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为什么年轻人本应是有激情有奋斗有理想的,却选择了“躺平”?
所以,与其用整治,不如用激励,激励年轻人的干事创业压力、动力、活力,怎么激励?很多人其实早就开出了药方,只是如何有效实施的问题:
一是职责职能分工要明确,专人专责比较重要。
有的责任就是混淆不清,相互重叠打架,所以导致职责不明,相互推诿,推诿就会降低效率,就会没人负责。如一件事情,往往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就不知道是谁负责了,这怎么行?再如部门责任与属地责任,究竟如何划分?不能简单地以上令下,只给基层属地责任,却不给权力、不给资源。
所以,
人不在多,而在专、在精、在简、在明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二是考核机制要科学有效,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有奖有罚,必须同时具备。不能只有奖而没有罚,也不能只有罚而没有奖。从而坚决防止平均主义、防止老实人吃亏。可是这两个“防止”,恰恰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是干的多,反而问题更多。
如果能够在绩效奖励方面,能够真正体现出干与不干的差别?如果在选人用人方面真正体现出工作实绩导向,肯定就有不一样的局面。
三是如何科学分派任务,给干事创业者以更好宽松之环境。
现在有一些怪象,如“鞭打快牛”“会干的不如会玩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六个人督”。真正做具体事、任劳任怨的人太少,围观指指点点、指手划脚、挑刺找错的人太多。事实上,真正干成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时候辛苦成就了99次,却可能因为1次失误或失败,就被抹杀殆尽。谁还去担当?何况真正能够去担当风险的人,本来就是少数,大多数人还得是平常人。如果这个少数也没有了,怎么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可不重视也。
如何整治考上公务员后的慵懒年轻人?
碧翰烽/文
王熙凤是一个女强人。“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协理宁国府就充分展示了王熙凤的才干。接到协理宁国府的任务后,首先就清晰地理出了宁国府的五件“风俗”问题:
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这里面其实就是慵懒、松懈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王熙凤采取了几个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一是摸清人员底数,点视花名册,做到无所遗漏;
二是依照任务轻重分派任务,人手数量随之进行增减;
三是实行专人专责,有赔偿责任:“别的事不用他们管……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账描赔。”
四是有奖有罚。“说不得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要求仆人必须有时间观念。这里就写到了凤姐的严惩。打二十大板,革一月银米。
不过,有人评论,宁国府的“风俗”痼弊,已然触目惊心。王熙凤的这些药方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以致荣国府的利益更加错综复杂,就更难施展拳脚。
回到提问者的题目,如何整治慵懒年轻人?为何要提“整治”二字?
是慵懒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是只有年轻人才是慵懒的群体吗?
既然要提整治,首先就得搞清楚问题的根本原因。至少要像王熙凤那样,分析分析几个方面的痼弊之所在。
从提问者所列举的现象来看,主要是一些年轻人考上公务员以后,就松懈,变得懒惰,交代办的工作,拖沓,到点就下班,需要加班也找各种理由搪塞,弄两个手机号,下班就不接电话了,朋友圈也屏蔽了,不上进也不努力,工作效率低,但是又没犯错误。
梳理其中的关键词就是:
工作效率低,不接受加班,没犯错误。
这算不算当下所称的“躺平”现象呢?
我以为是一种“躺平”,只是此种“躺平”是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心态,也就是缺乏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激情活力。
那么,原因在哪里?提问者没有进行说明。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为什么年轻人本应是有激情有奋斗有理想的,却选择了“躺平”?
所以,与其用整治,不如用激励,激励年轻人的干事创业压力、动力、活力,怎么激励?很多人其实早就开出了药方,只是如何有效实施的问题:
一是职责职能分工要明确,专人专责比较重要。
有的责任就是混淆不清,相互重叠打架,所以导致职责不明,相互推诿,推诿就会降低效率,就会没人负责。如一件事情,往往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就不知道是谁负责了,这怎么行?再如部门责任与属地责任,究竟如何划分?不能简单地以上令下,只给基层属地责任,却不给权力、不给资源。
所以,
人不在多,而在专、在精、在简、在明责。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二是考核机制要科学有效,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有奖有罚,必须同时具备。不能只有奖而没有罚,也不能只有罚而没有奖。从而坚决防止平均主义、防止老实人吃亏。可是这两个“防止”,恰恰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是干的多,反而问题更多。
如果能够在绩效奖励方面,能够真正体现出干与不干的差别?如果在选人用人方面真正体现出工作实绩导向,肯定就有不一样的局面。
三是如何科学分派任务,给干事创业者以更好宽松之环境。
现在有一些怪象,如“鞭打快牛”“会干的不如会玩的”“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六个人督”。真正做具体事、任劳任怨的人太少,围观指指点点、指手划脚、挑刺找错的人太多。事实上,真正干成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时候辛苦成就了99次,却可能因为1次失误或失败,就被抹杀殆尽。谁还去担当?何况真正能够去担当风险的人,本来就是少数,大多数人还得是平常人。如果这个少数也没有了,怎么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可不重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