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减负了吗?关停334个微博微信、撤销800个微信群!

2022-06-05 10:14:57

碧翰烽/文

据媒体报道,前两年,浙江省浦江县专门开展了“指尖上的减负”专项行动,清理关停了全县334个单位开通的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同步撤销了800余个政务微信群,整合打造县级政务APP“诗画浦江”,并引导全县15个乡镇街道和100多个部门单位入驻这让基层干部负担减轻了,更加专注工作了

这个政务APP的整合思路,是比较好的,统一了入口。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就是缺乏这种理念,没有统筹规划,各搞各的。

关于指尖上的负担、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应是众人皆知、又感无奈。即便是到了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对于手机内的政务APP仍是苦不堪言,而且不只是APP在增加,更令人忧虑的是形式主义的操作内容在增加。

比如在APP、微信群,每天或每周要求刷时间、打卡、截图上传统计数据、上报表格。或者是要拉人头、假装群众,以完成“网上政务办事任务”。

在这些乱象的背后,其实是多个因素导致的结果。一是多方利益的存在。这其中有公司、有地方、有单位,利益当然也区分为经济利益、政绩利益、权力利益。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考虑,都难以超脱本位主义,以致于山头林立。

二是不担当不作为的延伸。本来,信息化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但是在有的地方或单位那里,却成了不作为、层层甩锅、当二传手的工具,指尖一点既方便又快捷,只是苦了需要抓落实的基层。而一旦工作任务多到、难到无法完成的时候,基层也就都以形式主义来应对了。

三是条块没有在基层形成有力之整合。基层的最大特点就是人少事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可是这个鲜明的特点,一些条线部门缺乏整合理念,导致基层阵地、力量、业务、数据、平台等资源分散,无法形成有效合力。所以,在基层,不只是APP、微信群多,而且阵地挂牌、上墙、资料台账都是相当之多。这应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所在。

碧翰烽以为,整治指尖上的负担,关键不在于关停撤销了多少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APP,而是要关注还有多少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APP,尤其是工作效率是否真的提高了,问题是否得到真的解决了,基层干部、广大群众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满意度、用户体验度是否提高了。

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把有用有效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APP也都清理掉了,这实际上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毕竟今天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高效率工作是需要科技、信息支撑的

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在于,如何发挥大数据赋能减负作用?真正让科技最大限度支撑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而不是给基层添乱。

碧翰烽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关注:

一是基层治理平台的资源高度整合。比如基层的阵地、力量、业务、数据等资源要高度整合,不能各个条线各搞一套。毕竟到了基层,就是那么几间办公场地,也就那么几个人,如果各个条线都提出自己的要求,还不是在搞彻彻底底的形式主义。

二是加强统筹规划,以网格为单元基础,切实整合基层信息采集的唯一入口。当下,各个地方都在推行网格化管理,而且都是全科网格模式,为什么基层信息采集不能以网格采集为唯一入口?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这个“综合采集、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就可以通过各个地方的网格化信息平台来实现,而不要各个条线各搞一套。否则,不仅造成基层重复采集负担,而且形成大量的数据烟囱。这个基础应该是完全具备了的,是可行的。

三是关键在于清理APP、微信群等形式主义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关掉微信群、APP等。为什么一些社会上的微信公众号、APP能受到欢迎?而且既有经济效益,还产生社会效益。这才是我们一些政务APP、微信群值得反思和追问的,究竟是为了促进工作落实、赋能基层减负,还是出于形式主义、政绩工程。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基层面临的各种事务、挑战恐怕只会增加,如何让科技、数据成为一种强大的能力,而不是一种负担,是值得好好考虑的。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