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值得我们挺身而出的不是强迫他人“让座”!
(2017-07-09 08:38:12)分类: 社会观察 |
碧翰烽:值得我们挺身而出的不是强迫他人“让座”!
据澎湃新闻7月5日报道,6月30日,上海地铁9号线开往七宝方向的地铁上,一热心大妈劝一小伙让座给抱幼儿上车的女乘客。但该男子拒绝让座并反驳:“我一天上班十几个小时谁来照顾我?”引得其他乘客录像,男子对镜头比V。
随着群众骚动声增加,该男子出手抢乘客拍摄手机。目前,指控男子不让座的原微博已经删除,当事人发微博回应:不让座只是反感道德绑架。上海轨交公安在事发后介入调查,该男子称当天做志愿者很累,就没有主动让座。
一个小小的“让座”,竟然又引发舆论的哗然与讨论,实在是大感不安。尤其一些地方发生的强迫“让座”现象,有的还大打出手。应该来说,这本就不该成为一个问题,而是有些人总想着要弄成个问题。
第一,让座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被强迫的义务。从道德而言,“让座”是个人的修为、个人的美德,是一种发乎于心的自愿。从义务而言,除了那些专门的座位之外,“让座”至少不是一种义务。
所以,你可以倡导人家让座,鼓励人家让座,劝说人家让座,但你没有权利强迫人家让座,更不能出现争吵、撕打的情形,如果这样的话,比“不让座”也高尚不到哪里去?
第二,像这样类似不让座的人,毕竟只是少数的。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说,“让座”几乎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也没有谁会为此而纠结,因为就很多人而言,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即使偶尔出现几起“让座”之纠纷,也无损大多数国人之美德。
况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有道德的判断,但是是否会作出“做好事”的行为,也是受制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就拿身体而言,并不一定老人就会比年轻人差,有的时候,也许一个年轻人正处于严重疾病,所以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
第三,如何培育类似“让座”等社会美德?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人心不古,道德下滑,很多人都在担忧,也在指责、批判或谴责。然而,就道德而言,关键在于提升个人的修为,社会、政府主要是做一些倡导、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真正让人对于美德入脑、入心、入行。如果非要动用强迫、或是道德批判的大棒,恐怕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说不定会适得其反。
所以,你可以提出请人“让座”,这应是你的请求,但不是你的权利。可是有的人就把此当作一种“权利”,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尤其还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谁都可以指责。
第四,对于真正需要挺身而出的社会不良现象,也许我们都在退缩。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而言,最基本的其实在于法治底线,也就是说,首先要让每个人不去做坏人,人人都要守法。
比如过马路不要闯红灯,比如禁止赌博,比如不要搞潜规则,等等,这就是法律,这就是规则,这就是义务,这就是可以去管的,但我们往往视若无睹,甚至于个人也都参与其中。
先把自己做好,先把该管的事管好,只要人人能够遵守基本的底线,遵守法治的底线,这个社会就会一步步提升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