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的画面

(2009-01-05 10:3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题

一年的画面

谭翊飞

 

开心网上有个小插件,一张中国地图,去过一个地方,地图就插上一个小红旗,好像是占领了这个地方一样。来人物周刊后,我又占领了不少地方,红旗插遍大半个中国。

采访似乎像美国大片,设定一个星球爆炸时间,然后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阻止危机发生。对调查记者来说,就是在截稿时间前,空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尽一切可能接近真相。

每当一个事件发生,先在脑中转一圈,那里有没有认识的人?然后,打开电脑,检索通讯录,再拿起电话一一打过去。初期总能获得许多信息,但越接近核心,找人就越困难,有时打了十几个电话,逮住一个有用的,那种心情真是欣喜无比。后来,我逐渐发现,与一个人一起吃饭所获得的信息量是打一个电话的数倍,然后我就尽量约陌生人吃饭。

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尽量不去翻阅以前的采访记录,而去寻找那些仍然刻画在脑中的不肯离去的画面。或许这些零碎的画面就是自己一年最好的记忆。

我记得在阜阳采访白宫举报人死亡案件时听到的离奇故事,妻子死在房间地上,大厅有一截带血的手指,丈夫当晚失踪。几个月后,丈夫的尸体在附近的一条水深不足2米的水沟里发现,警方说是畏罪自杀。那几天的采访,我晚上都几次梦见那可怕的场景。为了找到死者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我雇了个开锁公司的人,在死者儿子的陪同下把他的办公室、保险柜统统打开了。

我还记得郑州的那个老人,光头,50多岁,告赢了抄袭他小说的河南省作协主席。我问他为什么不要孩子,他说:“要孩子到这个世上来受苦做什么?”我当时对他的话很吃惊。后来,我多次想起他的话,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我们要毒害我们的孩子呢?

地震那一刻,我在陕西略阳。我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着惊慌的人群下楼,心里想着:我算过命,不会有事的。在映秀的几天,我与志愿者们一起去抬水,一起去充满尸体腐臭味的倒塌房屋里拾柴,一起在映秀的那个桥头上免费提供开水、分发干粮。那些北上逃难而来的路人终于有了一口水喝,有一块饼干充饥。那时,饼干和水都如珍宝。后来通车了,我们建立一个更大规模的救助站,大大的木板歪歪扭扭写了“救助站”几个字,我很欣慰,这里有我的一份功劳。

昆明爆炸案是奥运前夕一场让世界关注的中国事件,我当晚到达现场。城内紧张的气氛,公交车上乘客互相扫视、疑惑探寻的眼神仍留在我的记忆里。

在湖南澧陵,为了探寻一个逝者生前的轨迹,我跑到山中一片乱坟堆里找他的坟墓,那时正值冰灾前夕,天气异常寒冷。他的儿子在深圳遥控,给我指路,可绕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

在南宁,冯锦华说“要爱大家(国家),也要保小家。”几个月后,他丈母娘家的房子要被强拆,到处寻找记者却求助无果。

在上海的苏州河边,为了寻找杨佳住过的旅馆,黑夜中我竟然在江边发现了“血战上海滩”游戏中的四行仓库原型。后来,杨佳被处死,但对案子的争论却远未结束。

在湖南吉首,经济生态的劣化让人触目惊心。由政府主导的疯狂的造城运动,产业空洞,倒腾土地,玩转金融,炒高房价,最后崩盘了。

富豪榜老二杜双华,15年时间财富从几百万变为几百亿。他一面是个慈善家,一面却苛刻地剥削工人,压低生产成本获得发展。而在其发家的衡水,附近医院因为他的工厂而专门设立了手外科,我去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姑娘手指被机器切伤,滴着血。后来不久,他的钢铁集团被兼并了。再后来不久,黄光裕也被抓起来了。一个个在台面举止优雅的社会精英,有多少外界所不知道的背后故事呢?

9月份,在一次会议上,我和吴敬琏老先生有一次对话。当时他也没有预料到火热的PPI和CPI竟然在第四季度不成为问题,现在人们讨论的问题却是:明年上半年会不会通缩?我让他谈对数千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看法,并提及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他说,“财政直接投资的老路最好不要走。”而现在,仅中央政府的投资额就高达4万亿,但是靠投资,还是靠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为主的争议仍未平息。

……

这一年,有太多的事值得回忆,也有太多的事已融入民族记忆之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多变的世界,谁也不会知道冰灾之后有地震,谁也预料不到西藏骚乱事件之后有海外留学生的抗议浪潮,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年的经济形势如此诡异多变。

在这个大变局时代,作为记者是幸运的。我为能站在每一个事件的近处去观察、记录而自豪。因为这种记录,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历史,更是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当然,正是这样的时代,更需要媒体人少一些自负、自恋和张狂。我为真相而激动,更为冷静的思考和专业的分析而钦服,并时时警示自己。如果记者只是一个记录者,那么他可能只是传声筒,只有将自己看成是推动中国进步的亿万大众中的一员,才能找到位置。

(谭翊飞,本刊记者,2008年代表作有《春城惊魂72小时》、《神秘富豪杜双华调查》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褒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