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乐见“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

(2019-01-10 16:43:12)
标签:

博物馆

分类: 文化
2019年1月10日经济日报
钱夙伟 
 乐见“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
       近日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博物馆参观热正是这一趋势的反映。在文化传承方面,博物馆是一个看得见的载体。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经由传统上注重收藏文物典籍,转变为注重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到博物馆看展,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有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少地区,“原生态”历史文化遗存已所剩无几,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教育场所的价值愈加凸显。特别是随着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如果只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摆设,与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脱节,势必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说,“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值得点赞。

喜闻“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
2019.01.10河南日报
钱夙伟

  1月8日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各类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见1月9日《人民日报》)
  当全球不少知名博物馆陷入财务危机,不得不缩减人员和展览时,我国的博物馆热却正逢其时。文博热潮兴起源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强劲,也凸显了国人日益增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看展览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早已不是传统式对文物的简单收藏、陈列,也不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摆设和符号,更多地成为公益性质的文化教育场所,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教育、文化休闲服务,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于一个城市而言,当地博物馆显示着其文化品位和历史底蕴,否则,林立的高楼、气派的广场再多,也终究缺乏人文底气。博物馆方面要克服重硬件而轻视软件建设、重收藏而轻视人才培养的问题,多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我们的博物馆事业才能再上层楼。

10亿人次进博物馆是文化好声音
2019年01月10日半岛都市报
钱夙伟

       1月8日,记者从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超过2万个,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月9日《人民日报》)
       这是一种文化好声音,令人欣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光鲜外表的同时,追求相应的文化里子,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文博热潮的形成来源于人们对文化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凸显了国人日益增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而博物馆于“文博热”的催热、加温显然大有可为,也是博物馆的应有之义。博物馆显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否则,林立的高楼、气派的广场再多,也终究缺乏底气。从这个角度来说,“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