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门槛转专业”值得推广

(2019-01-10 16:36:51)
标签:

零门槛转专业

分类: 时评
2019-01-09现代教育报
钱夙伟
“零门槛转专业”值得推广
       近日,山东大学53名2017级本科生成为该校“零门槛”转专业改革的受益者。据了解,山东大学于近日组织开展2018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尝试进行零门槛”转专业改革。经学院报送计划、学生报名、学院考核录取、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共有53名2017级本科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1月7日《中国青年报》)
       现在不少学校“转专业”的“门槛”之高,让不少学子对“转专业”望而生畏。许多学子为了“转专业”而付出巨大成本,比如许多学生只能选择复读。但对于更多的人,担忧复读后不再有当年高考的状态,以至失去进名校读书的机会,即使入学后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恐怕也只得将就。
       老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专业不感兴趣,就很难在学业上有优异的成绩,这显然是人生的虚耗,于社会更是人才的浪费。许多学生为“转专业”退学复读,不能不说是正确的选择。当然,也因此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比如一年的复读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何况,这又是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
       也因此,于校方,本来就应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当学生觉得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就应为学生调整专业创造条件,因为这显然有助于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有利于成才。让学生硬着头皮就读不喜欢、不热爱的专业,有悖让学生自主自由发展的高等教育宗旨。
       应当看到,现在许多大学的专业选择机制不够灵活。“大多学校在专业的调剂上有多个限制条件,学生们如果上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要么碌碌无为,要么就只能走复读这条路。”而设置“限制条件”显然不合理,既然人家已经通过了高考的门槛,表明已经有了在高校就读的资格和水平,何以为换个专业,就要让人家再过一次门槛?这样的代价显然过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零门槛转专业”显然值得推而广之。固然,专业调整可能打乱学校的教学部署和教学资源的安排;但调整专业的,毕竟只是少数甚至个别,而以人为本,对每一位学生的高度负责,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与此相比,满足学生调整专业的意愿,恐怕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