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研迷信是种病

(2018-12-28 09:29:21)
标签:

迷信

分类: 杂文
2018年12月27日长沙晚报
钱夙伟
考研迷信是种病
漫画/朱慧卿

  上周末,全国约290万人参加考研。考试前,一高校内的孔子雕像被刷成了“网红”。21日,多位网友爆料,在大连海事大学校园内,一尊孔子雕像下,被学生们用苹果、橘子、香蕉、香烟、棒棒糖、生姜、薯片、手抓饼、菊花等物品堆满了。学校为此还发了通知,希望考研的同学们拒绝迷信,尊重科学,不要在孔子像下面供奉水果,可收到通知后,祭祀品却更多了!(12月25日《新晚报》)
  考前为自己祈福,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考试靠的是知识积累,“祈福”的心理暗示如果过度,就会沦为迷信了。而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比如高考前,许多考生和家长在把孔子当作菩萨顶礼膜拜,甚至有考生不惜天价,也要到孔庙请上一炷香。然而,正如有网友所说,烧香有用,那还学习干吗?
  实际上,如此顶礼膜拜孔老夫子,却还是“拜”错了对象。比如面对“金榜题名”的祈求,孔子恐怕也只能“无所作为”,据资料,孔子极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而且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因此,“这位同学,你摆个生姜是什么意思?爆锅(保过)吗?”孔子如何可能因为有人送了供品,就“保过”?
  其实,如今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也并非就是“一考定终身”。不读研究生也并非就不能成才,“条条大路通罗马”,尤其是现在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人们劳动价值的体现具有多样性,未来的选择根本不必吊在一棵树上。当然,于那些供奉孔子的考生而言,如果期望的是借读研这条“捷径”跻身所谓成功人士行列,那可能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了。
  更值得正视的是,在学校希望考研的同学们“拒绝迷信,尊重科学”之后,“祭祀品却更多了”,从中折射出的,是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顽固地占据着不少现代人的心灵空间。应该说,这样的考生即使考研成功,也已经先天不足,又如何能培养成栋梁之材?这无疑是更让人沉重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