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容教育治校园暴力

标签:
校园暴力 |
分类: 时评 |
2018年4月26日北京晨报
钱夙伟

如此“暴打”的起因,也不过是“睡觉打呼噜,让大家没法休息”,而这又是多大的事,如果宽容以待,即使难以忍受,也并非就得用拳头解决,而且还如此残暴地群殴,也因此尤其令人嘘唏不已。
其实,多少年来,一代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宽容于人是其中最基本的一课。虽然如今是竞争年代,但这样的传统美德并非已经过时。而宽容,本来也不过是道德常识,于道德高尚的人,更不过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然而,不容讳言,另一方面,如一点点争执就引发校园暴力,于今却又并非个别现象。而这显然并非偶然,并非可以就事论事,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探究。
比如,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味地迁就、顺从,让孩子从小受不得一点“委屈”,许多孩子养成了霸道、骄横和自私的习性,凡事少有宽容和体谅,习惯于索取,只能自己有负于人,而绝不能别人有负于他。而应试教育之下,宽容教育的弱化甚至缺位,对于孩子扭曲的性格乃至人格,又未能及时地矫正。于是,校园本来是一方净土,却成了戾气肆虐之地。
这无疑令人担忧。心胸如此狭隘,又如何成为谦谦君子,乃至树立宽容大度的人生态度?显然,无论于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都应是教育的重点,而互助互爱,懂得“宽容”,虽然不过是道德教育的启蒙常识,却是必须补上的一课。于现在动辄就发生的校园暴力,宽容教育无疑是一剂良药。
前一篇:期待更多“老字号进校园”
后一篇:“发肉当奖励”彰显教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