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奖励教育情怀 |
分类: 时评 |
2018 年4月26日焦作日报
钱夙伟


发肉奖励彰显教育情怀
2018年4月26日北京晨报
钱夙伟
应该说,这早已不是这所学校的“原创”,此前已经有许多的学校,比如浙江温岭石桥头镇中学、广西扶绥县渠黎三中、河南郸城县秋渠乡希望小学都发肉当奖学金,这说明这样的奖励办法,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有说法称,孔子设坛讲学,弟子敬之以“束
”,就是十条干肉。那么,“发肉当奖学金”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也因此,其实是无关“雅俗”的。如果说“俗”,那么,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
当然,这样的“奖学金”于今终究显得有点“别出心裁”。而且,于学校,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或还添了不少的“麻烦”,比如要采购,要对肉的质量把关。但这样的“奖学金”,如网友所说“很实在”,比如,可以让家人分享孩子的喜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学校送来的肉,也是在尝着儿女勤奋得来的成果。这样的奖学金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自豪感,激励的效果可能更好。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家长对这种形式普遍表示接受,“学生的父母在享用孩子带回来的猪肉的同时,也会对孩子进行表扬,有利于家庭、社会对优秀学生再教育。”“让学生拿回家跟父母分享,一块做饭,感恩父母”,奖学金的如此“附加值”,是现金所没有的。
显然,“发肉当奖学金”中有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既温暖又亲切,拉近了家庭、社会与学校心理上的距离。不容讳言,于现在教育受商业化浸染,校园里的急功近利同样不能幸免,为人师者如此执著地不放过每个教育的环节,并融入浓浓的温情,这并不容易。也因此,
“发肉当奖学金”得到更多学校的效仿,是一个值得叫好的现象。
前一篇:用宽容教育治校园暴力
后一篇:诗词大会冠军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