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享厨房”是“共享”本义的回归

(2017-08-16 17:30:33)
标签:

共享厨房

分类: 时评
2017-08-15中华工商时报
■钱夙伟
“共享厨房”是“共享”本义的回归
       据悉,在湖北大学风华园食堂内,大三学生杨海北开了间“共享厨房”,只要带上食材,花几块钱租用,人人都可下厨煮面条下饺子,一锅饺子,全宿舍温饱。
       在共享概念火热兴起的近两年,这样的校园创意显的很温馨,对于学子来说可以吃一顿自己动手做的饭,又可以提升厨艺,对于学校来说某种程度上避免同学们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可谓一举两得,学生的评论都十分赞同。
       除了“共享厨房”,还有许多这样有着校园特色的“共享”,比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推出的共享单车,区别于外面商业公司共享单车的是,该校的共享单车是后勤员工将毕业生留下的无人认领的“僵尸车”进行清理、维修和统一喷刷绿漆、贴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共享单车标志,供师生在校园内免费骑行。这样做也解决了校园“僵尸车”停放占道、闲置浪费且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还能变废为宝,培养同学们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又如近期武汉市一些高校里出现的共享洗衣机,单次费用为2元-5元不等。用户在手机上可看到洗衣机工作状态,可下单预约,衣物洗好后,手机会立刻收到取件提示信息,方便快捷,无需现场等待。
       显然,校园的共享经济,主要不以赚钱为目的,更多的有着公益的性质,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即使收费,也是为了能使“共享”得以持续,这无疑是“共享”本义的回归,换言之,每个人都能享受得起,而且是物有所值,甚至是超值的享受。
       以此来看社会上商业模式的“共享经济”,“共享”显然是虚有其名。比如“共享单车”的野蛮发展,就是着眼于大赚一票。其实,谁也不期望“共享单车”如城市公共自行车那样是公益性质的,但既然有着“共享”的美好名头,“共享经济”不妨也学学“校园共享”,先体现“共享”,再从共享中赚钱,如此,“共享经济”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