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敬老氛围也离不开老人的示范

标签:
老人年轻人老年人小板凳老有老相 |
分类: 时评 |
2015年08月27日华西都市报
钱夙伟
“平时上班高峰期坐轨交,遇到老年人该不该让座?”这一直以来都是网友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据媒体报道,为了不和劳累一天的年轻人抢座位,重庆一位名叫唐天明的老人,选择随身携带折叠小板凳乘坐轨交。老人解释:“年轻人平时工作累,我理解。大家应该相互体谅。”(8月26日《重庆晚报》)
这位老人是可敬的。实际上,“尊老”与“爱幼”,是同样不可或缺的公德意识。于老人,体谅关心爱护年轻人,应是老者的风范。也因此,比如让座,首先要年轻人自愿,而年轻人为自己让座后,也应该表示感谢。而且,随着老人健康水平的提高,许多老人也看不出有多“老”,一些年轻人没有主动让座,也情有可原,老人应该充分的理解。
也因此,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也要从老人自己做起。固然,如今对老年人还不够尊重和关心,老年人的权益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公众道德水平的提升,需要共同的努力,当然也包括老人在内。虽然自带小板凳乘公交不必提倡,但于老人,谦让、体谅,却应是始终值得尊重的品质。显然,形成全社会尊重老爱老的风气,老人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如俗话所说“老有老相”,也就是体现出自己的气度,做年轻人的表率和楷模。只有活到老,学到老,高尚到老,才能活出老人的尊严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