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泰山晚报
□钱夙伟

75岁的韩先生家住高新区,前两天他去大雁塔广场转悠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北广场有药王孙思邈的雕塑,手里捧着一本书。我认为孙思邈捧的书有问题,孙思邈是唐朝人,那时候的书是卷轴的,还没有线装书。”韩先生说,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关注一下,西安是著名古都,不要在这样的细节上出问题。(据3月17日中国青年网)
这已经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证实。“孙思邈生活的年代是唐朝,那个时候,书都是卷轴的,在唐晚期的确出现了其他的装帧类型,但线装还是没有的。到明朝中期线装书才出现,所以韩先生说的是对的。”
其实,类似的错误,于如今或已不足为奇,甚至于教材,本应以严谨为第一要求,也已屡见不鲜。比如,在中学课本《荀子·劝学》的配图中的,本应席地而坐的荀子等人坐在凳子上,依靠在比较高的桌子上,且桌子上摊放着极似纸质的书籍。而据历史常识,凳子在汉代才由胡人传入,战国时期只有称为“几”的矮小桌子,造纸术直到汉代才出现。
教材中的这种谬误,必然误人子弟,而雕像的影响,则更其广泛。以讹传讹,必然影响正确的认知,乃至谬种流传,反而成了正确,乃至让后人迷失其中。而如果明知是错误,却不较真,也将助长一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文化态度,而这显然更贻害无穷。
而且,为历史人物立像,本来是为了传承和延续文化,给城市增添一点历史文化的气息,而现在这种有失历史真实的雕像,显然适得其反。本来是作为城市一张响亮的名片,而现在却恰恰让“著名古都”蒙羞。
这显然是一个文化的次品。现在,物质商品的次品,乃至以次充好招摇上市,已让人怨声载道,也处于严打之中。而这种文化的次品,却尚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实际上,“文化次品”还很难修补改正,比如,于这种石头雕塑,其实是一次性的作品,如果重新制作,意味着纳税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
“文化次品”层出不穷,显然是因为缺乏一个问责机制。比如这座孙思邈雕像,谁为“唐朝人读明朝书”买单,恐怕是一笔糊涂账。因此,要杜绝“文化次品”,必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还应建立严格的鉴定评审机制,一方面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及时纠错,以确保“文化次品”没有“上市”的任何可能。
“文化次品”贻害无穷
2014-3-18珠江商报
钱夙伟
75岁的韩先生家住陕西省西安市,前两天他去大雁塔广场转悠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北广场有药王孙思邈的雕塑,手里捧着一本线装书。孙思邈是唐朝人,那时候的书是卷轴的,还没有线装书。”韩先生说,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关注一下,西安是著名古都,不要在这样的细节上出问题。
(据3月17日《华商报》)
其实,类似的错误,于今或已不足为奇,甚至于教材,本应以严谨为第一要求,也已屡见不鲜。比如,在中学课本《荀子·劝学》的配图中,本应席地而坐的荀子等人坐在凳子上,依靠在比较高的桌子上,且桌子上摊放着极似纸质的书籍。而据历史常识,凳子在汉代才由胡人传入,战国时期只有称为“几”的矮小桌子,造纸术直到汉代才出现。教材中的这种谬误,必然误人子弟,而雕像的影响,则更是广泛。以讹传讹,必然影响正确的认知,乃至谬种流传,反而成了正确,让后人迷失其中。而如果明知是错误,却不较真,也将助长一种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的文化态度,而这显然更贻害无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