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们”做嘉宾,观众很受伤
(2012-04-12 09:14:15)
标签:
娱乐凤姐电视台低俗化公共媒体社会责任社会公器利益驱使杂谈 |
分类: 文化 |
2012-04-12东北网>东北网评>东北时评
钱夙伟
近日,在“2012年星光电视节目创新创优论坛”上,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表示电视节目在审美导向上,要防止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的反弹。不允许网络红人、有丑闻劣迹的人物上电视做嘉宾,同时禁止职场服务类节目互相打击,通过恶搞博取收视。(4月11日《乌鲁木齐晚报》)
毋庸讳言,“网络红人、有丑闻劣迹的人物”现在成了电视“嘉宾”的抢手货。诸类人物最大的卖点,除了此前藉以“走红”的惊世骇俗之举,还往往有出乎意料的现场“发挥”。比如凤姐,在江苏卫视著名情感类访谈节目《人间》上就抛出惊人之语,“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显然,于此类人物,受邀“嘉宾”,让他们有了一个再次炒作自己的机会和平台,而为了“效能”的“最大化”,当然还得靠故伎重演,比如,不惜以出格出轨出位博取名声。就如凤姐,简直把自己吹嘘为神仙,大言不惭甚至厚颜无耻到如此地步,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于电视台,何尝不知这些所谓的“嘉宾”,其实与小丑无异,而且,这是真正的丑陋、恶俗甚至无耻。然而,诸如“凤姐们”让人瞠目结舌的雷言囧语,却本身又是电视台所期望的。如果没有这样耸人听闻的效果,又何必请这样的“嘉宾”?显然,电视台其实不过是把“凤姐们”当成一杆提高自己收视率的枪来使。
于是,“凤姐们”与电视台各得其所,于皆大欢喜中实现了“双赢”。而这当然是以“凤姐们”的病态“出演”来实现的,而电视台则扮演了导演的角色。也因此,“凤姐们”的病态,不啻是电视台的病态,而电视台作为公共媒体,本是社会公器,却利益驱使之下,不惜丢掉公共电视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无疑让观众很受伤。
显然,以如此媚俗作为提高收视率的唯一手段,必须喝止。毕竟,收视率并不代表价值取向,更不能真实反映广大受众的需求。电视节目除了“传播力”也就是收视率的要求,“引导力”、“影响力”和“专业性”更是基本的属性。
也因此,把“凤姐们”逐出嘉宾之列,应是抵制“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应有之义,于确保节目坚持主流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引发观众心灵的共鸣、并因此具有引人向上的精神激励力量,也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