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皖东晨刊
钱夙伟
这几天,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陷入公众质疑漩涡中:10月8日晚,中海油惠州炼厂在检修过程中实施吹扫作业时,排出大量有异味气体,飘到惠阳淡水、秋长等多个地区;11日晚,大亚湾石化区突然又有管道冒出火焰和浓烟,与前段时间的中海油火灾差不多,不过,事后记者得知,这次出事的是中海壳牌。13日下午,大亚湾举行新闻发布会回应公众质疑,但见面会持续不到10分钟,不知何故,原先设定的记者提问环节被取消。(10月14日《深圳商报》)
尽管有市民抱怨“闻到都肺疼”了,“居民们基本上无法睡觉”,但有关方面称,“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二氧化硫、臭氧、非甲烷总烃等均达到国家相应环境标准。”于是,市民“对人体有没有危害”的担心,纯属庸人自扰。
这显然匪夷所思。如此持续整整一天的冲天大火,“映红了半边天”,空气质量会依然符合国标?“全淡水都臭”的异味,也不过是闻闻臭罢了?里面并无任何的有害物质?如果有关方面的监测结果是经得起检验的,那么,检测的标准是否太低?
显然,其一,于这样一个敏感时段的监测结果,职能部门的监测结果,应该经过权威认定,才能消除市民的疑虑。其二,如果“闻到都肺疼”的臭味确是达标的,那么,修改并提升标准,已是刻不容缓。
毋庸置疑,如果“全淡水都臭”的异味确实是达标的,那么,这首先让这种“事故”,成为“冤无头债无主”的糊涂账,甚至连“事故”都称不上。于企业,当然就有恃无恐。于官员,当然也无从问责。至于市民“闻到都肺疼”了,“基本上无法睡觉”,道个歉自然让官员们以为足够了,新闻发布会,当然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了。也因此,尤其让人担心的必然是,这样的“全淡水都臭”,或将不时袭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