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31中国绿色时报
钱夙伟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利益的驱动下,挖树“疯潮”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山东郯城和江苏邳州,大量树龄达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老银杏树被吊车连根拔起,开始了背井离乡的颠沛之旅。所谓“人挪活,树挪死”,扎根“异乡”后,一些银杏树因为水土不服而枯萎。尤其是银杏古树,成活率仅有60%左右。笔者认为,这种挖树“疯潮”无疑是古树的灾难,更是生态的灾难。
古树是历史传承的象征,历史沧桑的见证,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和旅游观赏价值。当建筑坍塌,物换星移,唯有古树成为历史的见证。古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因缘、文化脉络一旦切断,即使移动后气息尚存,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都会因此丧失。况且,移植后的大树,一旦元气大伤,还将难逃枯死的噩运。即使得以存活,它们在装点城市所谓“原生态景观”的同时,代价必然是乡村“原生态景观”的不复存在。大自然中“原生态景观”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虽然移走的只是其中的大树,但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景观”却一去不返。
不仅如此,大树“农转非”更意味着生态的破坏。挖动一棵大树,其周边很大范围内的植被都将不可避免地被损毁。而移动大山上的大树还会造成山体的松动且很难复原,由此还可能会引发水土流失。其对生态的破坏,将是灾难性的。显然,对于村民来说,大树与连为一体的周边环境,是子孙万代的福祉。出售大树,固然可以换来眼前的巨大收益,但大树进城,农村生态遭到破坏后,村民生活受到的长远影响,是再多的眼前收益也无法弥补的。
早在2009年,国家林业局便发布了《关于禁止大树古树移植进城的通知》。事实说明,这一纸通知显然刹不住挖树“疯潮”,个别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保护古树,还需要更严厉的制裁措施。同时,古树要享有永久的安宁,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和落实能得到严格保证的制度,确保古树名木处于密切的监护之下。只有这样,这些古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