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竺部长何必用英文演讲

(2007-07-27 11:12:48)
分类: 时评

2007年7月27日中国新闻出版报
钱夙伟

 

  近日,两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一是有报道称,卫生部部长陈竺7月24日在清华大学华人生物学家“生命科学前沿科学论坛”讲述了自己在白血病方面的研究成果,这是他科学研究的强项,陈竺用英文兴致勃勃地发表了一个小时的学术演讲。还有一则报道:作为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的汉语,在联合国地位尴尬,使用频率和流通率竟然不足1%。提高汉语地位仍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在联合国这一各种政治力量激烈较量的特殊环境中。

  两条新闻联系起来,尤感痛楚。如果说在联合国这样的场合,推广中文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那么,在国内,用中文讲话和书写完全是举手之劳。而且,这是华人的论坛,相信来宾也大多听得懂中文,在这种情况下,陈竺部长为什么要弃中文而用英文?

  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坚持讲母语,体现着一个民族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谢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去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上,法国商界领袖塞埃用英语发表讲话,让法国总统希拉克极度不满,推门而去,法国外长以及财长也随之离开,站在会场外直到塞埃发言完毕之后才返回。无疑,以讲母语为荣,是因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豪和骄傲。

  热爱母语,既出于一份坚守文化的责任,也是自身的需要。既然母语更适合于我们的表达,我们又何必弃长扬短?如果我们总是不分场合地以洋文优先,不仅难以赢得人家的尊重,说不定还真会失去了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部长,陈竺更有责任积极推广汉语。否则,面对使用频率和流通率不足1%的尴尬,我们还能怪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