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地紧箍咒能否套住孙猴子

(2008-01-10 20:17:24)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城乡规划法

紧箍咒

孙猴子

房产

分类: 地产评论
                 土地紧箍咒能否套住孙猴子
  
    面对着大量企业贪婪的吞噬农村土地的困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而今,又一部新的紧箍咒出台---《城乡规划法》。有媒体说:那些习惯于在乡村圈地的大型企业,从2008年1月1日起,恐怕要适应新的游戏规则了。届时,他们将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圈占土地进行开发,乡村将不再是企业获得低成本土地的来源。那么,这部紧箍咒真的那么厉害么,能把这些神通广大的孙猴子们治得服服帖帖?
    我们知道,现代化的进程实质上就是二元化消解的过程,也就是土地不断增值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实践证明,工业化推进和造城运动兴起,的确在瓦解二元制的过程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18亿亩耕地的底线不可逾越。在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扩大非农用地和农转非土地的有限性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在土地终结二元制的背景下,出台这样一部土地规划的法律,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土地有限和大量非农急切用地的矛盾。
    面对着有些村镇打着招商为名,常常与一些大企业合作,大企业也想利用低廉的土地成本扩大自己,于是一座座的园区建立,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圈占。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解读今年一月一日实施的《城乡规划法》说:基层的乡村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是正确的,但是,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必须依照此后陆续制定的“镇域规划”甚至是“村域规划”来执行,某一块土地的具体功能将在规划中被明确。引进的企业做什么,在哪片土地上开发,土地的规模与面积有多大,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不符合规划的,上级规划部门有权力制止,而且,这部《城乡规划法》赋予了规划建设部门对违反规划的建筑实施拆除的权力。
    我们知道,这就为每一块土地上了身份证,这些身份证不能随意更改,这就限制了那些招商为名,实际上炒作土地的行为。明确规定招徕每一个企业的目的和安家的窝有多大,实际上是为乡村土地不被随意圈占竖立了一根根定海神针,将会为遏制土地的流失起到关键作用。这里有一点最为关键,就是这些条例,要有重兵看管,不要被孙猴子们拿走当作金箍棒使用。
实际上,《城乡规划法》是在总结《城市规划法》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现行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的。这部新法还将在打破城乡二元制起到重大作用。我们知道,原来的城市规划法和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是割裂的,是建立在城乡二元制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形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土地管理的二元制。在此基础上的法律条文,不能及时遏制土地使用的滥用和土地被大量无端圈占的危局。
    城市热衷搞什么形象工程,农村掀起招商引资圈占土地的高峰,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这些问题,违法建筑拆了盖、盖了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地方盲人摸象,没有大局的意思,结果,许多建筑都不符合整体规划的要求。一些大企业也趁法律不统一和地方招商急切之际,趁势圈占土地,纷纷扩大自己的老窝,造成了土地非农业化越来越严重。
    至于谁来监督这些看护定海神针的重兵,新的规范强调社会的监督。有专家对比新老法规总结说: 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比如,根据新法,今后城乡规划报批前应向社会公告,且公告时间不得少于30天。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还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之外,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我们知道,村庄也纳入新法体系,对于村庄天高皇帝远从而胡作非为的心态,可能起到根本的遏制作用。
    可见,新法的实施,重在社会监督,只有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看护好我们珍贵的土地不被滥用,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不合理的土地规划和土地流失的恶劣困境。但愿这部新年实施的紧箍咒,能够对于遏制不断蔓延的圈地运动,起到关键的作用。
    正如仇部长所说,《城乡规划法》相当于我国快速城市化这个强劲火车头的铁轨,它决定了城镇化是否能健康有序发展,决定了在城镇化过程中资源是否能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城乡空间的合理分配。即使真正属于公共利益的强制性的征地,也必须遵守“征地按市价补偿”的基本原则,按照市场形成的土地价格,给农民以补偿,让农民再向市民转化的过程中,少一些冲突。其实,这涉及到农民对于土地增值分配的参与过程,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土地要素逐步市场化的过程,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解的过程。
     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只要我们依靠老百姓,强有力的《城乡规划法》作为遏制圈地运动的紧箍咒,就会为保住18亿亩民生红线,起到灭火剂的大作用。城镇化的铁轨,也必将把土地合理利用的火车,带向健康的轨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