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61、亚当·斯密于其《道德感情论》中阐述“幸福,即是平静与享乐。然而,在没有平静的情况下,享乐是不可能的;在完全平静的时候,则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够与其为乐”
262、个人善良的总和就是最大的幸福。
263、把人类的“欲求”作为研究重点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解释为:人的欲望的一个阶段一旦被达成,他/她就会把更高层次的欲望作为下一步实现的标准,所以“绝对的幸福”是不存在的。
264、新宮秀夫认为,幸福并不从安心、富足、满足感本身而来,而是来自追求或维持这些要素时所产生的紧张感。
265、阿图尔·叔本华《关于幸福》 主张不要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要无视所有眼前看到的东西,这样才能使心情平静。世俗幸福的来源大致分为:人们的生活状况、人们所拥有的东西、给他人留下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266、伯特兰·罗素《幸福论》一书认为幸福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地方,以积极心态生活。嫉妒使人感到不幸福,所以请不要与他人攀比。
267、真正的幸福源自对自我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充分掌握。
268、人生的幸福,并不是因为困难少或者完全没有困难,而是将它们全部出色地克服。
269、若将幸福解读为“欲求的满足”,则虽然在欲望得到实现时,人的状态确实会变得比之前幸福些,但又往往因为无法看清此欲望到底为何物,欲望所指到底为何物而被焦躁吞没,沦为欲望的奴隶,在无法永远满足的无限膨胀的欲望的阴影下深受折磨和痛苦。
270、幸福正如《论语·述而》所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快乐和幸福不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更是一种可以通过主动地确立自我的心境而获得的结果,而不受环境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