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91、人们不幸福的原因也许在于人们在俗世中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极端地催肥生活,极端地优待皮囊。殊不知,这是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其实不系于身体,而是系于身体里的一个特殊器官,一个独立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之外的部件—灵魂。它是如此一尘不染,可又是如此易惹尘埃。于是常常出现这种可笑的现象:一边是极端地享受,一边是极端地痛苦。——《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2、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先哲早给我们立下公式,留下警言。有个说法,叫"过犹不及",也有个成语,叫"欲壑难填"。确实,欲望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多米诺骨牌,动一牵百,一生二,二生三,有始无终。可静下来想,你不难发现,很多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复杂、脆弱,复杂的叫你惘然,脆弱的叫你惶然。最终导致我们不幸福。——《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3、幸福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而当代人精于图谋,却疏于思考,很多问题我们是不问的,因为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去问。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好东西在等着我们,其实很多好东西是在我们身后:家在我们身后,老朋友在我们身后,美好单纯的友情在我们身后。——《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4、印度有句谚语说的好:请慢点走,等一等身后的灵魂。所以,要告诫自己,要经常停下来,想一想灵魂在哪里,可别把它丢了。灵魂丢了,空了,我们能拿消化系统去感受温暖,能拿神经系统去感受幸福吗?——《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5、多少年前,德国作家的一句名言是:“所谓富裕,就是需要的东西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场所能够立即到手。”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身边,不在远方。——《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6、小确幸源自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ランゲルハンス岛の午后》),它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们逐一将这些“小确幸”拾起的时候,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幸福快乐!用心理学上“FLOW”解释:当我们进入一个专心致志,活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才会感受最真切和细微的幸福与满足。——《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7、瑜伽真正练的是心,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就像印度哲学教导的四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8、收纳专家山下英子首提 “断舍离”概念,本质上并不在于推出一种新的整理术,而是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样态。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东西,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舍去多一些,我们的快乐就多一些。——《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99、瑜伽体式的练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确的心态。体式是瞬间的体态,体态是凝固的体式。在坐卧行走中保持瑜伽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幸福·心瑜伽》(于伽主讲)
100、瑜伽有非常多的练习方式,不同的练习方式就形成了所谓的不同流派。各流派没有什么谁好谁差之分,就像森林里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树,而每颗树却有相同的目标——向光的方向生长。各种流派的不同练习方法都是打开我们的智慧和潜能让我们进入喜悦平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