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2月《于伽師徒共背經典》第二輯(97—100)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97)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
智者易悟,昧者難行。
履踐天光,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
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
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誦持萬遍,妙理自明。
——于伽選自《高上玉皇心印經》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98)
貢入燕都,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己巳歸,游南雍,未入監,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問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笑曰: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問其故?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余問曰:然則數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于伽節選自《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99)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于伽選自《桃花源記》(魏晉 · 陶淵明)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0)
古雲。莫道無心雲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何止一重。更須知有百千萬重在。苟不發憤志精進下一段死工夫。豈於木石之有異乎。凡做工夫。到極則處。必須自然入於無心三昧。卻與前之無心。天地相遼。老胡雲。心如牆壁。夫子三月忘味。顏回終日如愚。賈島取捨推敲。此等即是無心之類也。到者里,能舉所舉,能疑所疑,雙忘雙泯,無無亦無。香嚴聞聲、靈雲見色、玄 沙破指、長慶捲簾,莫不皆由此無心而悟也。到者里,設有毫氂待悟心生,纖塵精進念起,即是偷心未息。能所未忘,此之一病,悉是障道之端也。若要契悟真空,親到古人地位,必須真正至於無心三昧始得。
——于伽節選自《高峰妙禪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