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月《于伽師徒共背經典》第三輯(101—104)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1)
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無量上品,元始天尊,當說是經。周回十過,以召十方,始當詣座。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乘空而來。飛雲丹霄,綠輿瓊輪,羽蓋垂蔭。流精玉光,五色郁勃,洞煥太空。七日七夜。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停輪,神風靜默,山海藏雲,天無浮翳,四氣朗清。一國地土,山川林木,緬平一等,無復高下,土皆做碧玉,無有異色。眾真侍座,元始天尊,懸座空浮於五色獅子之上。
——于伽節選自《元 始 無 量 度 人 上 品 妙 經》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2)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天之大,陰陽盡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夫四時四維者,天地至大之謂也,凡言大者,無得而過之也。亦未始以大為自得,故能成其大,豈不謂至偉至偉者歟?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柔一剛交而地之用盡之矣。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靜之大者謂之太柔,靜之小者謂之少柔。動之大者謂之太剛,動之小者謂之少剛。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日為暑,月為寒,星為晝,辰為夜,暑寒晝夜交而天之變盡之矣。水為雨,火為風,土為露,石為雷,雨風露雷交而地之化盡之矣。
——于伽節選自《皇極經世書·觀物內篇·觀物篇一》宋邵雍撰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3)
皮囊歌,請君聽—— 這皮囊,多窒礙,與我靈台為患害。 隨行逐步作機謀,左右教吾不自在。 筋一團,肉一塊,系綴百骸成四大。 有飢有渴有貧窮,有病有災有敗壞。 要飯餵,要衣蓋,更要榮華貪世態。 使我心上不得閒,為伊始下來生債。 細思量,真難耐,招引群魔難禁戒。 滋生五鬼及三屍,長養八邪並六害。 屎尿軀.脈血聚,看來有甚風流處。 九竅都為不淨坑,六門盡是狼藉鋪。 墮三途,沈六趣,蓋為皮囊教我做。 如今識汝是冤家,所以教予生厭惡。 問明師,求便路,得法方能自回互。 只為生從愛欲來,欲心數盡無來去。 斷欲心,要堅固,休戀皮囊自失誤。
——于伽選自《皮囊歌》(達摩祖師)
《于伽師徒共背經典》(104)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于伽選自《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