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ॐ 袁明洁 :时间过得真快,四天的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从第一天初见真人版的于伽老师的陌生到此时此刻的逐渐熟悉,于伽老师和蔼可亲的形象已经扎根于心。
整整四天的学习,满满当当30个小时,从泰坦伽利《瑜伽经》的分享到瑜伽历史的学习再到一一为我们介绍对瑜伽的传播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各位大师们以及他们代表的瑜伽流派,于伽老师引领着我们在瑜伽哲学的海洋里傲游,带领我们追溯瑜伽的本源,探索瑜伽这门哲学传承的要义。
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阴瑜伽的四组热身和八种套路、30多个阴瑜伽体式,分别介绍了相对应的阳瑜伽的体式,并耐心而细致地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以及习练时的注意点,让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应用到教学的实际中去。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关键词,第一个词是“包容”,万事万物“存在即有理”,作为一个好的瑜伽传播者不能拘泥于一门一派,要努力融合各家之长为己用;第二个则是“阴阳合一”,老子说“一阴一阳为之道”,此次学习回去后我想要把老师的理念融合到课程编排之中,让学员们通过瑜伽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最后,再次感恩于伽老师的授业解惑,我会以长期的、不间断的和虔诚的修行回报师傅。🙏
2@肖临湘 心韵瑜伽私教 :“能坚持下去的都是源于爱!”于伽老师的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我们瑜伽人多少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瑜伽路上,我清晰而迷茫着,我一边坚定地爱着瑜伽,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完美,一次次纠结于体式的对错,无数次地跟自己的灵魂抗争……感谢于伽老师,帮我打开了这个“结”!他用《瑜伽经》来教导我们:以探究之心从自己的身体出发去感受,身体自会给我们最佳的答案!他给我们列举“一块蜜糖、一把刀”来诠释:瑜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他给我们讲解“用慈悲喜舍,应对乐苦善恶”,来处理周围的人际关系,如跟父母、子女、夫妻、朋友之间的和谐相处,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的圆融和包容!他每天都会给我们推荐几本经典书籍,如《断舍离》,并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断掉不需要的关系,舍弃多余的东西,离开过多的欲望……每节课都从《瑜伽经》开始讲解,每个体式以《瑜伽之光》为根本,给我们分析源头,剖析本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但于伽老师却给予了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知识!感恩于伽老师!感恩“遇见瑜伽”的所有老师们,给我们安排这次学习的机会,提供这么好的环境,谢谢你们给我们拍照留念,很喜欢你们精心准备的水果零食,这份情意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深深地祝福你们:遇见瑜伽,越来越好!🙏🙏🙏
3@有只番茄叫亚欣 :
遇见瑜伽已八年 日日研读未成仙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林熙古梵赐良机 追随于伽修瑜伽
四日学习悄然过 将勤补拙获益多
祝辞起处把盏欢 习做太白醉成仙
进思诸朋重聚日 步云依旧照肝胆
4@瑜伽---姚莉 :
遇见是一场修行的缘分,感恩遇见瑜伽,感恩王宇老师。
于伽老师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气质很平和的老师,他的人生阅历和学识的丰冀,让人感觉能量场满满。
老师的课程非常的简单明了,课程氛围非常棒,趣味性的讲解,分析思路式的阴阳对比,体式式的身体记忆对比,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瑜伽并不是所谓的门派墨守成规,
如果说人生的目的是为了学会爱和掌握知识,那么瑜伽的力量就是学会爱和掌握知识的工具
5@小斯🕉 有一些生命在这个摩耶的创造中,属于自觉者,或属于往世今世中觉悟者、开悟者、得救者、解脱者、成就者。他们因为一点点善的念头而留在这个世界上,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世界、维持世界、创造世界、见证世界。在我心里我们的于伽老师就是这么一位虔诚的慈悲的老师!感恩瑜伽!!!感恩老师!🙏🏻🙏🏻🙏🏻
学生:任斯
2017年6月3日
6@JYX :以前没有接触过阴瑜伽,只是听身边的朋友们说过阴瑜伽,朋友们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滴,说实话,我报名参加阴瑜伽培训,是久仰师父大名而来的,没见师父前,感觉师父应该就是传说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吧,对他,我感觉有种莫名的崇拜和敬仰。见了师父后 ,感觉师父很平易近人,他的瑜伽就像他一样的平易近人,是跨越了年龄,性别等差异,不管是年迈僵硬的大伯大妈,还是娃娃们,都可以练他的瑜伽,不用按照很刻板的一条线去练,不用按照一把尺子来量,更不会将硬帮帮的体式强塞进我们的身体,我相信很多人和我有过同样的经历,就是为什么看见别人劈叉骨盆是正的,而我却歪了;为什么她的髋部折叠背部直的,而我是弯的呢?为什么……一次次的攀比让我们和自己身体较真,一次次我们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甚至受伤,一次次于是我们就这样被体式给残害了,我们忽略了我们身体才是我们的主人,但直到有一天,我们看到了几个月的宝宝做了个婴儿手抓脚,那时我们很困顿,难道他(她)知道怎么发力,她当然不知道,抑或许她这样很放松很喜欢,所以我们才顿悟了,一切有为都是徒劳的,是多此一举的,我们何不依着我们自身无为的放松,就那样傻傻地站着不也挺好,就这样弓着背做个毛毛虫不也很舒适,就这样……就像师父所说,一切的规定都是人为的,我们为何要做别人的模子呢?喜欢师父放松的阴瑜伽,我更喜欢听上一首静静地音乐,慢慢闭上眼睛这时我仿佛忘记我自己在练瑜伽,不,我是在放松我的身体,让我和我的身体在静静地待会,我享受就这样和它独处的时光,然后慢慢地自己进入冥想状态,聆听叮咚叮咚水的声音,看着蓝天白云,看云卷云舒,自己也仿佛在白云上静静的躺着,感受着太阳的金色的光芒慢慢渗入眉心……我整个人仿佛也融化在这青山绿水的意境中,仿佛时光在此凝结……
7@6.冄 :每一次的瓶颈,就是一次学习的开始,老师的课程简洁明了、易懂;瑜伽的派别不同,传承的方法不同,然而不变的,总是不间断走在自我练习与学习的路上;更多习练在不断的重复中寻找身体不同纬度和空间的感受,越少、越慢的走,很多时候反而可以越深、越快的行。跋涉的路途中我愿意沉潜下来,回归到基础去感受,用清澈的眼、干净的的心、敏锐的觉知去熟悉身体的反馈。这份踏实的养分,让根扎的更深厚。缘分将能量相近的人聚到一起,感恩瑜伽(于伽),感恩遇见。
8@Aries :瑜伽于我是生活方式的转折,从早九晚五的上班族到每天满怀喜悦去上课的瑜伽老师,让以前满是压力机械式的生活慢慢变得有意义!但在不断的了解和学习瑜伽之后,困惑和迷茫慢慢的接踵而来!想通过练好体式来解放自己的同时,却发现越想精进时体式、身体和意识越是在不停的打架。仿佛总是听到 这样不好 那样不对 的声音,使自己越发困惑和迷茫。直到遇见了于伽老师心里的困惑和迷茫才仿佛被揭开也才真正的明白,事实上所有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对错,适合的便是最好的,舒服的就是正确的!对于一切都不必过于执着,做事如此 做人亦是如此!瑜伽给予我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 更是内心的豁然开朗!真诚的想说一句:感恩瑜伽 🙏感谢于伽老师!🙏🙏
9@魏芳 :现在知道为什么了,相比于爸爸、哥哥、外甥,我一直更喜欢我的妈妈、姐姐和外甥女儿([憨笑]当然也不是不喜欢爸爸他们啦!只是母性的爱更宽广更忘我)。
因为至此,几天来通过于伽老师深入浅出的诠释,我对于阴瑜伽最深的感受就是“包容”两个字。
对于我们身心的帮助,瑜伽本身就是举重若轻,而阴瑜伽则更显低调柔和,我喜欢。感谢命运让我遇见老师,遇见瑜伽,遇见阴瑜伽。namaste!🙏
10、@真心 :遇见阴瑜伽
遇到阴瑜伽之前,先遇到的是于伽老师的那本书。
那时候,我翻开那本书,看到的每个体式都是错误的。也正是自己这个错误的理解,让我对阴瑜伽产生了好奇之心。只要是和于伽,和阴瑜伽有关的信息,我都会去关注一下。
上于伽老师的课成了我的一个愿望。但是,到了真正下决心交费的时候,我又真的是犹豫再三。各种困难像一座山一样的横在我的面前,最终我告诉自己,障碍自己去学习的从来都不是困难,而是自己有没有一颗决心去学习的心,当决心来了,障碍就自然而然地被扫除了。
终于到了上课的时候,终于可以见到老师,终于可以学习,我有点兴奋。
开课前的音乐冥想,唱诵,听着就让人平静而真实。老师的课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课,不是为了教瑜伽而去教瑜伽,而是在教的过程中融入了瑜伽的精髓和理念,不让瑜伽的感受那么的单一和骨感。似乎每一个体式里都可以看到对身体的包容,对生命的感恩。所以,在这几天的瑜伽体式里,我也是满满的收获和感动。
第一天,在蜻蜓式(坐角式),蝴蝶式(束角式)的阴阳对比练习中,就找到了我在体式里的焦躁和不安的原因。阳体式的对抗所给予身体的紧张和焦虑,让我对这个体式充满了怀疑和困惑。而阴体式的包容和接纳却让我在这个体式里完全的通透和放松。
一天的体式练习,让我昏昏欲睡,同时又让我的身体热血沸腾,大汗淋漓。那天回到家,我累得倒头便睡,一晚上,连翻身的时候都没有过,也没有耽误我每天早起的生物钟。
第二天的融心式,也是我在家常常练习的体式,我从来都不觉得我在这个体式里有什么问题。可是只有半分钟,我心里的烦躁就开始翻江倒海,内心无法平静。我开始意识到,体式没有问题,是自己的心有问题。因为我不能安住在那个烦躁几,去细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的心原来离安静还很远。我在这几天的体式学习里,看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原来,答案一直都在自己的身体里。老师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给我在原来的地方,重新找了一个支点,就给了我一个更高的起点。
遇见瑜伽,遇见阴瑜伽,遇见于伽老师,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全新起点。
感恩瑜伽,感恩遇见,感恩老师。
11@张芳儿~18166176699 :关注于伽精舍、于伽老师很久对阴瑜伽也很感兴趣所以就联系了离所在地最近的武汉王宇老师。做瑜伽家里人一直都不支持,这次能来学习也实在不易,在来学习的前几天我家先生还一直处于对我冷战中,是我一直坚持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害羞]。 在没见老师前,各种的期待,看见老师第一眼感觉如此的平易近人。时间过得真快,四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这几天的学习不仅学习阴瑜伽的体式及套路、阳体式的一些细节……还有遵循瑜伽的阴阳平衡,更重要的是学习到对万事万物都要具有一颗包容的心。感谢自己的坚持,感谢王宇老师,感谢于伽老师🙏🙏
12@ॐ 平心-麗子 : 这次参加于伽师父的178期培训,对我是复训,相比在2015年的第一次阴瑜伽培训,不管是从阴瑜伽的概念,体式方法,还是跟瑜伽相关的哲学启发,理解力提高了一层,也懂得了师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翻译,研发课程,倡导读书,素食,日行一善等等,这样的工作量和耐心,这就是对我们于伽精舍私塾学堂的弟子们,对很多老师和爱好者,是一种不言之教,让我仍然保持自律走在学习瑜伽的路上。
下面谈谈我在课堂几点体会:
阴瑜伽归位到哈达瑜伽的系统里去认知,课堂上通过一个体式的阳瑜伽和阳瑜伽不同做法比对更好掌握阴瑜伽的特点,也更具体的理解阴阳之道在人体中的变化妙用。
在课堂上保持一个阴瑜伽动作,只要开始做到了顺位,在保持过程中我觉得这才是阴瑜伽真正的内容,动作只是引导,保持几分钟的时间里面,这就是需要做的转化心念的关键部分。训练觉知自我引导,心意的回归引导身体的归位,做减法,这大概就是“为道日损”的具体训练吧。
对自己做不好的体式要多点仔细,多点观察,多点角度,活化思维,在经典典籍里面的体式和各种各样问题体式之间尽量尝试寻找合理的连接点,并实践。法无定法,体式不是用来套用的。
感谢王宇老师和遇见瑜伽的老师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感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
13@、少年a : 于伽老师简简单单的【喜舍】二字,给正处于人生分叉路口的我,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感激。
感恩。
14@礼茗 :我可能是专业的于伽老师最不专业的学生!三年前接触到阴瑜伽,觉得这才是我心里想要的瑜伽,可是后来再上其他老师的阴瑜伽课却不是我喜欢的最初的感觉,这反而激起了我的探究欲。辗转打听到于伽老师的微信,也关注了 于伽精舍,看了于伽老师一年的工作安排,惊叹于一个人如何能有这么旺盛的精力做这么多事情,见到于伽老师本人又被老师的博学深深折服,几天课下来明白了老师说的:“所谓的大师,就是勤奋的普通人。” 虽然,我对 于伽老师讲的专业知识90%没听懂,但是我的收获却是100%的,明白了为人师表该是什么样子。兼收并蓄,旁征博引,因人施教 全在 于伽老师身上体现了出来,原来,老师真的可以做到这个境界! 另外,还要感谢组织者王宇老师,遇见瑜伽的曹晖老师,还有相伴这么多天的童鞋们!
15、@宝宝 :在还没上于伽老师的课以前,我在瑜伽的路上一直的很迷茫,老师讲解的瑜伽经和各个流派的不同之处,以及体式的重要性,我很喜欢老师讲解的这一段:此刻真诚的追求者,以弟子正确的态度没有偏见,没有鉴定到心经,培养胸肩宽广,以正确探究之心适实适地的遇见了一位开悟的老师,让我感悟很深,让我在瑜伽的路上不在迷茫非常感谢老师让我找到一位开悟的老师🙏🙏🙏🙏🙏🙏
16@莎姐 :瑜伽一直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工作,遇到老师才知道什么是瑜伽真正的传播者,不论体系,不论门派,只谈瑜伽!感恩包容!感恩瑜伽!
17、@何继红 :这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疑惑:对同一个体式,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流派,常常会有分歧,有时甚至意见相左,让我常常感到迷茫。这次学习,师傅每天带我们解读《瑜伽经》,通过“一块蜜糖,一把刀”的形象比喻,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习练瑜伽,最重要的是通过身体的习练,进而达到修炼心灵的境界。不同的人,身体条件不一样,体式的要求自然不一样。同理,在生活中,对不同的人和事,我们也要有一颗包容心。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行和不执着”,我们在瑜伽之路上,才能走得更远,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快乐。
感恩瑜伽!感恩于伽师父!
18@曹晖&遇见瑜伽 四天的学习转眼就结束了,感觉刚刚熟悉就又分开,有些舍不得大家😊这四天如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谅解🙏
感谢师父和王宇老师将这次工作坊安排在遇见,并且在四天课程后为我们举办了公益分享会!
说到遇见:
2014年在朋友圈遇见师父,被他的每日分享中透出的智慧和包容所吸引。15年11月阴瑜伽工作坊遇见师父真人,衣着简朴为人随和但气场强大,教学深入浅出,语言质朴风趣,为我们授业解惑。也就是在那次工作坊期间荣幸的成为师父的弟子!这次工作坊再次遇见师父,激动、紧张,因为这次不止是学生,不只是弟子,还是工作坊协办方,要和师父有更多的接触,心想这样一位大师(用武汉话讲:要几难得招呼啊)可是师父的简单、朴实、亲和为我们赶走了紧张😓
都说师父是瑜伽界的百科全书,这次课程的一个小细节让我越发体会到了这一点,《瑜伽之光》这本书没有目录,可师父略翻几下就可以找到他要讲解的体式,师父已将所读之书烂熟于心,用他的博学影响着我们。想对师父表达的敬仰和尊敬太多太多,借用王宇老师的一句话:师父在我心中就像一个托钵僧一样,转化着生命万事万物……
将一切化作感恩,
感恩瑜伽🙏
感恩师父🙏
感恩美好的遇见🙏
19王宇:说来惭愧,从2013年开始组织于伽老师阴瑜伽工作坊,到现在一共三期,我却是断断续续学完。老师的课程简单朴实,课程就是老师良好品质的显现,我受益最大的就是老师张弛有度的处事和包容宽广的品质,深深影响着我,在我成长的路上也是多了一位良师益友,平日里老师就吃住简单,一切随缘,在我心中就如一个托钵僧一样,转化着生命中万事万物...行走在路上,感恩老师,感恩瑜伽。
学生:王宇
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