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47、呼吸,呼在前,吸隨後,有出才有進;有空間方能納。——《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7、金庸小说里说:“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传统道家理念认为,刚过易折,柔虽不变,但容易突破底线。所以喜欢阴瑜伽也不哪阴过了头。——《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8、疼痛的感觉,人通常有誇大問題的傾向。——《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49、在阴瑜伽保持时,你会体会到酸麻痛痒的感觉,而且它们会不停地变换。用身體體悟無常,感受大自然的無常變化和生活的無常變化。——《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0、阴瑜伽的练习有助于静坐习惯的培养。不光是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1、《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充满元气而互相调合。所以不能只练阴瑜伽,阴阳要平衡。——《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2、练阴瑜伽不能急。就像泰戈尔所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3、不管阴瑜伽还是阳瑜伽都是回归到内心。歌德有格言:回到内心。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就是回到内心。——《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4、灵魂是演奏家,身体是乐器,我们要调好身体这个乐器。——《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5、阴瑜伽强调无为。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6、阴瑜伽是无为思想在体式中的运用。“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