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57、阴瑜伽没有阳瑜伽那么的细节,但基本的根基和顺位还是要有的。就像“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8、在阴瑜伽中呼吸同样重要。《道德经》第五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籥”(tuo yue)是古代冶炼时鼓风的器具,就是风箱。橐是鼓风器,籥是送风的管。人体也是个小“橐籥”,通过一呼一吸和宇宙虚空交换能量和信息。人是精气神的三位一体,神为主宰,从形入手,主动地运用意识,促进气机有序的升降开合,吐故纳新,何乐而不为呢?——《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59、不能只有阴瑜伽而没有阳瑜伽。《童子问易》强调:“乾坤一元,阴阳相倚”。——《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0、阴瑜伽是静坐的基础。古人曰:“静坐悟道,其觉在通。”“悟”,有个竖心,要把心竖起来,是在本底的意识层面感悟,感悟这个“道”,感悟生命规律。“通”,应是“精”、“气”、“神”三方面的内容的通达。当然,三者是兼容的。“精”,可以理解为“形”,在有形面。“气”和“神”,在常态中在无形的层面,三者在生命活动中,是个混化的整体。——《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1、阴瑜伽与阳瑜伽是相对而互生的。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2、陰瑜伽的體式沒有像陽瑜伽体式那麼多的要求,沒有非要求把脚放在哪里,大腿非要内旋或者外旋等要求。有时沒有要求,反倒是也是要求。——《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3、《六祖坛经》中的开篇讲到,“大师(指六祖)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其实这是个收摄心神的过程,进入定和静的状态,开始讲课。我们也需要两眼轻轻闭合,静坐一会儿。——《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4、阴瑜伽里有蝴蝶式。我们生而为人,要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飞翔。——《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5、阳瑜伽强调伸展,而阴瑜伽强调弯曲。直难屈更难。很多人只会直不会屈,寧死不屈,只有死路一条。——《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
266、阴瑜伽里有蛙式。成语“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做人莫作井底之蛙。——《阴瑜伽絮语》(于伽编著) 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