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于伽茶話1、茶具有包容性,很多茶品,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比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冲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瑜伽也极具包容性,它的一个含义是连接,瑜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我们在瑜伽里也发现了印度舞蹈、西方体操、中国导引的影子。——《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2、陆羽在《茶经》第九章“茶之略”中写到,与“茶之具”中种种繁杂茶具对应,根据情况,冗长繁杂的程序都可省略掉。也就是说,茶道你可以玩的很复杂,就像唐宋人玩的东西,也可以什么都省略,一杯一壶足矣,瑜伽亦如是,你可以去练几百个体式,也可以只是一个莲花座。——《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3、喝茶就是要将身体放空,喝下这杯茶,身体就放空了。瑜伽也是要将身体放空,练了瑜伽,不再有身心的负累,所以,对于喝茶和练瑜伽,空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内涵。——《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4、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杯茶上,把分散的心回归专注一点上,茶道便不只是杯里的茶,而是你的心。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体式上,把分散的心回归专注一点上,瑜伽便不只是身体上的体式,而是你的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5、瑜伽和茶道让我们从外在走向内心,无论现实多么喧嚣。在内心总有一片自留地,那里生长着美好。喝茶和瑜伽其实都是一种“退步”的生活。喝茶时,人们从繁华喧嚣中倒退,回到一碗一水一叶的简单状态中,瑜伽时,人们从世俗进取中倒退,回到一垫一席一坐的自然氛围中。——《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6、同样一壶茶,由什么人来泡,用什么样的心,有什么样的寄托,泡出的茶味是不同的。所以泡茶时要用心专注,还要带着那份虔诚。习练瑜伽体式,无论是简单的体式还是困难的体式,都要培养一种专注、宁静、简约而淡定的品质。——《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7、茶无好坏,也无贵贱,瑜伽流派也无对错,更无高下,所有的差别是心有分别,而茶道和瑜伽修的都是这颗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8、无止尽地追求更好的茶,不如随时准备好一份喝茶的心情。无止境地追求更难的体式,不如把简单的体式做到千遍万遍做到极致。——《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9、练习瑜伽的过程就像茶的冲泡过程,每个过程都是静心的过程。——《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10、练阴瑜伽就像喝生普洱,总是先苦后甜,苦尽甘来。班章等普洱头几泡苦涩,十泡八泡下来,苦味淡去,“冰糖甜”后来居上,让人的手、脚、头、背,微微发汗。阴瑜伽也能让你有如此的感受,阴极而生阳,痛后有舒适。——《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11、茶,是树叶沁泡过的水,里面有日月草木的精华;瑜伽,是灵魂洗涤过的身心,里面有凝神静气的宁静。——《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12、喜歡茶的人,將日子浸泡在茶中,安靜閒適;熱愛瑜伽的人,將光陰灑在瑜伽上,怡然自得。——《瑜伽·茶道》(于伽著)
于伽茶話13、瑜伽和茶道一樣,讓我們的身體走向內在與靈魂連接,讓生命富於激情,又充滿寧靜。——《瑜伽·茶道》(于伽著)
14、喜歡瑜伽和喜歡茶道的都是貴族。只要你是茶道信徒,你就是品味上的貴族,只要你是瑜伽熱愛者,你就是心靈上的貴族。——《瑜伽·茶道》(于伽著)
15、日本茶圣千利休禅师说:“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喝什么茶不重要,适合自己的茶才是好茶。同样,瑜伽不过是静坐冥想。做什么体式不重要,适合自己的瑜伽才是好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16、喝懂茶,需要用心尊重每一款茶,好比有缘之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令自己欣赏的东西。喜欢瑜伽,也需要用心尊重每一个流派,每一流派都有它的闪光点。——《瑜伽·茶道》(于伽著)
17、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感受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通过静滤,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瑜伽·茶道》(于伽著)
18、品茶是为了修心,在无染的净水中彻悟禅意;瑜伽,是为了止心,在变化的体式中明心见性。——《瑜伽·茶道》(于伽著)
19、除了自己喝茶之外,如果每个人每年能影响三个不喝茶的人喝茶,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个瑜伽老师也一样,你除了自己喜欢瑜伽之外,如果能影响你的父母、家人和亲朋好友,也能喜欢瑜伽,也是一件很欢喜的事。——《瑜伽·茶道》(于伽著)
20、艾杨格瑜伽像普洱茶,而普洱茶又分生普和熟普,生普刚猛,熟普柔和。艾杨格瑜伽可以讲究细节究根刨底,阳性十足,像生普;艾杨格瑜伽也可以借助辅助工具长时间保持,偏阴性,像熟普。——《瑜伽·茶道》(于伽著)
21、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生活方式,瑜伽的世界熙熙攘攘,有的人找到了瘦身的方法,有的人实现了减肥的目的,有的人发现了身心的宁静,有的人重塑了生命的价值。——《瑜伽·茶道》(于伽著)
22、“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的名词。意思是说:这辈子只有这一次的缘分,茶者则更当尽心尽力行茶道,茶客也当尽心尽力体会个中的意境。瑜伽课堂也是,老师当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学生也当尊师重道洗耳恭听。茶道如此,瑜伽如此,诸事皆如此。且行且珍惜,一日一会。——《瑜伽·茶道》(于伽著)
23、学茶之道:道法自然,茶道在饮;瑜伽之道:天人合一,瑜伽在行。茶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瑜伽至易,坐卧行走,皆为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24、茶道中讲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轻的东西才重重放。瑜伽体式练习中,难的体式要简单做,简单的体式要往难处做。这些都是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哲学思想的体现。——《瑜伽·茶道》(于伽著)
25、茶,是水的艺术,上善若水;瑜伽,是心的艺术,境随心转。——《瑜伽·茶道》(于伽著)
26、瑜伽和茶道相通又相似,喜欢瑜伽和茶道的人,都希望能找回自我,拥有悠闲的时光。——《瑜伽·茶道》(于伽著)
27、瑜伽和茶都是放下。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事生情生烦恼,妄念转正心清静。——当愁绪满怀无处消遣时,一杯清茶,一张瑜伽垫,一个蒲团,一个独处的角落,一段静谧的时光是最好的消愁良药。茶香中,让时光慢下来,让心静下来,痛苦和忧愁随杯中的茶水渐浅。瑜伽中,让情绪缓下来,让身心沉淀,烦恼和焦虑随身体的舒展消失。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瑜伽·茶道》(于伽著)
28、喝茶喝的不是茶,而是滋味;练体式练的不是身体,而是内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29、喝茶喝的是心态,不要对茶要求太多,练瑜伽也是练的心态,不要对体式要求太多。——《瑜伽·茶道》(于伽著)
30、喝茶与练瑜伽都不可用一颗俗世之心和功力之心,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着于色、香、味,少了一份清雅和质朴。用一颗功力的心练瑜伽,难免执着于减肥、瘦身、体式的难度,少了一份从容与宁静。——《瑜伽·茶道》(于伽著)
31、品茶和瑜伽,并不是品味高雅的人的专利,人人皆可,瑜伽和茶一样,可以把自己同世界暂时隔离开来,不为尘世所扰,不为外界所感,开始关注内心。——《瑜伽·茶道》(于伽著)
32、瑜伽和喝茶都是从身体开始,但又不仅仅是为了身体。所以喝茶之事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有时透过杯子凝望水中那些绿色的芽尖,你可以轻易地获得对水泥钢条窗外的山野自然的想象,瑜伽也是通过身体的伸曲扭转,达到内心的宁静。瑜伽和茶都提供了这种惬意的精神漫游。——《瑜伽·茶道》(于伽著)
33、喝茶和练习瑜伽都可以解忧,疗以“心病”。当失望、无奈、苦闷时,铺上一席瑜伽垫,或练习体式或静思冥想,便会感悟出生活就是由苦与乐而交织成的,在舒展身体,调整呼吸之后才能体会生命的真谛;当愤怒、不安、暴躁之时,泡一杯澄碧清香的绿茶,唇齿留香,静心而思,让心灵归于沉静,自得一份心静、心宽、心安。——《瑜伽·茶道》(于伽著)
34、刚开始喝茶的时候,你可能会追求种种的茶,追求茶香、茶汤和茶色,慢慢地只要一杯清淡的茶;刚开始练瑜伽的时候,你可能会留恋于各个瑜伽流派之间,追求高难度的体式,醉心于最新的流派,慢慢地只要几个简单易行的体式,瑜伽和茶道,都是让内心回归简单与宁静,回归自然。——《瑜伽·茶道》(于伽著)
35、 茶人的养成,并非可以速成。只学了三年五载的人,比较喜欢对茶评头论足,而老茶人反倒三缄其口,鲜谈茶事。瑜伽人的培养也需时光的打磨,岁月的沉淀。只学了一年半载的人,喜欢对别人的体式指手画脚,而有一定功底的瑜伽人,反而不动声色,不会夸夸其谈。——《瑜伽·茶道》(于伽著)
36、日本茶道在进行时是没有背景音乐的,由此可以借助茶人在榻榻米移动时所发出的摩擦声,去揣摩其内心的情绪。练阿斯汤伽瑜伽时也要求不放音乐,让练习者更加专注聆听自己的呼吸,把握动作随着呼吸而动的节奏,体会身心合一的韵律,放音乐反倒破坏了阿斯汤伽的节奏与韵味。——《瑜伽·茶道》(于伽著)
37、茶道是谦虚内敛的,和瑜伽约束自律是相应的。透过茶、茶具、茶席的细节准备与精致要求,对茶汤的专注与细致,对每个客人茶碗的关注与体贴,无形中能让我能完整表达出内在更深入的瑜伽语言。——《瑜伽·茶道》(于伽著)
38、《茶疏》中说“茶宜常饮,不易多饮”。从养生角度来说,一天饮3次茶最好,多饮伤身体,瑜伽也是一样的道理,适合长期练习,而不适合每天多练。日出而起开始晨练,让新的一天充满能量。只要晨练够充分,够专注,其它时间就无需再练。——《瑜伽·茶道》(于伽著)
39、喝茶跟懂不懂茶,喝茶时间长短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人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品一杯茶,与茶交流,这才是最重要的。瑜伽跟了不了解瑜伽,练瑜伽多久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把生活节奏慢下来,舒舒服服上一节瑜伽课,与瑜伽沟通,这才是最重要的。——《瑜伽·茶道》(于伽著)
40、瑜伽和喝茶一样,既可以是简单的事,也可以是复杂的事。喝茶,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喝茶,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瑜伽从简单到复杂,西方人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瑜伽,从复杂回归简单,不知道需要我们再用多少年。——《瑜伽·茶道》(于伽著)
41. 瑜伽和茶道有相似性。好茶的唯一标准:你自己觉得好喝的,才是好茶!有人觉得这不就是一句废话吗?不然,好多人迷失在虚妄中,忘记了茶的根本,它就是让人喝的一种饮料,好喝是茶之所以存在的第一理由。瑜伽同样道理,让你练得舒服的瑜伽就是好瑜伽,说的再科学讲的再详细,而让你练得很纠结的瑜伽,就不是好的瑜伽。——《瑜伽·茶道》(于伽著)
42、茶和瑜伽都是走身和走心的。喝完茶,会口有琼浆玉液,手脚发热,面色红润,全身通透,禅茶合一,语默观内心;练完瑜伽,会心有千瓣莲花,四体通达,呼吸深长,周身舒畅,身心合一,欢喜看世界。——《瑜伽·茶道》(于伽著)
43、瑜伽和茶道有相通又相似的地方。它们都讲和谐,瑜伽讲究身心合一,茶道讲究禅茶一味;它们都讲宁静,瑜伽强调平心静气,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它们都讲超脱,瑜伽最终达成解脱开悟,茶道最后成就超凡脱俗。喜欢瑜伽和茶道的人,都希望能找回自我,拥有悠闲的时光。——《瑜伽·茶道》(于伽著)
44、喝茶时公道杯里的茶汤,浓淡均匀,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瑜伽时教室里的人们,不分贵贱,安抚的是浮躁的灵魂。——《瑜伽·茶道》(于伽著)
45、喝茶时,这茶汤温含在口舌之间,浸润着肺腑心田,冷和暖却因人而异;瑜伽时,那能量流淌在身体之内,滋养着奇经八脉,苦与乐会因人不同。不是茶不同,是人心有异;不是瑜伽异,是身体有别。——《瑜伽·茶道》(于伽著)
46、瑜伽与喝茶都是修行,也是苦行。刚练习瑜伽时,身体有各种疼痛,练完后才有痛快淋漓的感觉;刚喝茶时,只感觉茶的苦涩,喝后方有沁人心脾的回味。修行,就是于苦难中回味甘甜,于泪光中瞥见最美的笑容。——《瑜伽·茶道》(于伽著)
47、瑜伽和茶,都是最自然的事情。瑜伽,举手投足,天然自成;茶,南方嘉木,自然而然。不要把自然的东西搞的复杂。——《瑜伽·茶道》(于伽著)
48、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一开篇就引用日本茶道宗匠利休居士有关草庵茶道的一段话:“小草庵里的茶道,首先要以佛法修行得道为第一。追求豪华的房宅,美味的食品,那是俗世之举。家不漏雨、食无饥苦便足矣。”这是对于山居茶道的最好诠释。同样瑜伽馆也不必追求高大上的装潢,只要自然舒适就好。——《瑜伽·茶道》(于伽著)
49、茶道里讲究“静为茶性,清为茶韵,和乃茶魂”,瑜伽之道何尝不是这“静清和”三个字呢?所以恬静不争是瑜伽的性,清闲无为是瑜伽的韵,和谐共处是瑜伽的魂。——《瑜伽·茶道》(于伽著)
50、茶之道和瑜伽之道是相通的。我知道,一瓯色味俱全的茶汤背后,芬芳的是茶人不变的初心和朴实执着的茶人本分。我晓得,一次身心同修的瑜伽练习后,愉悦的是瑜伽人不懈坚持和清静无为的初衷。——《瑜伽·茶道》(于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