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于伽感悟241:道家讲:“物无美恶,过者为灾”。体式随好,过犹不及。
于伽感悟242:伏尔泰说过:“如果我不能让周围的人变得更理性,那我宁愿开开心心地躲开他们”。有时需要远离浮躁的瑜伽圈。
于伽感悟243:有人问大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大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瑜伽人引以为戒。
于伽感悟244:瑜伽是为了控制心念的波动。一个控制便点明了瑜伽的深层含义。通过控制自己的欲望之心,而点燃内在的光明之心,在控制中修炼“无为”之心,通过“有为”达到至善,达到解脱。
于伽感悟245:瑜伽分为八个修炼过程,而瑜伽体式只是其中一部,前面承接自我思想修炼,内在的清净和平,后面承接心灵的专注,感官欲望的控制,由此去除各种影响自我的不净之心,最后方可开悟,走入解脱之路。
于伽感悟246:太桥旦曾堪布说过:“对于思想简单、心灵纯净的人而言,人生就像天堂,光明、温暖而美好;对于头脑复杂、思想污染的人而言,人生就像地狱,黑暗、冷酷且丑陋。天堂亦或地狱,不在天边,而在眼前,在当下,在心里。”瑜伽人应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于伽感悟247:学识的渊博不是为了征服别人,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财富的丰厚不是为了炫耀奢华,而是增加扬善的担当;招生收徒不是为了好为人师,而是为了率众前行;力量的强悍不是为了欺压弱小,而是为了自由的呼吸;一个人有了能量,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是为了承担更多的使命!
于伽感悟248: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瑜伽的文化当如是!
于伽感悟249:哈佛一知名教授说过: 太过理性反而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你在瑜伽路上是否太过理性?
于伽感悟250:瑜伽不是理性是率性。太过审慎和理性可能反而会引导你走上错误的道路。中国哲人认为,过于精明会大大阻挡计划之外的种种其它可能。这样现实的人很难“留心那些平常生活中真正能激励和启发自己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往往才是获得真正美满且充实的生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