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时光如水,勿忘初心----于伽师父主讲《瑜伽经》微课学习心得
2015年12月6日到2016年4月24日16讲32课时的《瑜伽经》微课学习结束了。通过师父的引领,随堂听讲,课后查阅影像与图书资料,完成作业与功课复习,心得如下:
瑜伽之祖Patanjali的《瑜伽经》成书于公元前300年,是一部非常完整的、灵性的、指导性的经典,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地诵读,学习,并以此指导和点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一、瑜伽是什么?
1.瑜伽是对心念变化的控制(1.2)。于是,真实的自我在纯洁的本性里安住(1.3)。
心念变化的五种类型是:正见,妄见,错觉,睡眠,记忆。
2.控制心念变化的钥匙:a.练习。持续地努力,长时间且没有中断的练习;虔诚而勤奋的练习。不是指练习时间有多长,而是练习是否有耐心,是否有热忱,是否有品质。b.不执着。没有对结果的执着,没有对抗,只问耕耘,莫问前程。
3.八种平息心念的方法:心住一处,慈悲喜舍,呼吸控制,感视觉知,冥想,冥想偶像,睡眠瑜伽,万法归一。
二、修习瑜伽是目的是什么?
1.它的目的是三摩地得以进入和障碍减为最少(2.2)。最好的瑜伽,将带给我们永乐的平静和喜悦,让我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任何打扰。
2.在瑜伽修行道路上的五大障碍分别是:无明,我慢,执着,嗔恨,贪生(2.3)。消除这些障碍的方法:不断地明辨和觉知是去除无明的方法(2.26)。其余四种障碍可以“在精微层面,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回归事物相反进程来消灭”(2.10)或者藉由冥想来消除它们的心念变化(2.11)。一个人的潜在习性是由他过去的思想和行为造成的,并在今生或来世结果,修行瑜伽可以结束轮回,告别痛苦。
三、瑜伽修行:瑜伽八支(八阶或八部)
1.持戒,自律:Yama
不伤害,不妄语,不偷盗,禁欲,不贪婪构成持戒(2.30)。持戒是最伟大的誓言,是宇宙法则,不受阶级、地点、时间和情况的限制(2.31)。
2.奉行:Niyama
洁净、知足、苦行、研读经典和敬神构成奉行(2.32)。
3.调身,体位法:Asana
首先,姿势必须稳固、舒适(2.46)。藉着努力,以放松进入无限冥想,就能掌握体位法(2.47)。其后,不会被二元性打扰(2.48)。所谓的稳定,就是找不到身体存在的感觉;所谓的舒适,并不是舒服和安逸,而是在不适中找到适应,在痛苦中找到快乐,在自律中找到自由。
4. 调息,呼吸控制法:Pranayama
呼吸控制的变化有外部的吸气,内部的和停止不动的屏息,通过位置、时间和次数来调整呼吸的长短(2.30)。呼吸控制的第四种方法,是在对外部的吸气和内部的时,超越呼与吸的范围(2.51)。
5.摄心,感官内敛:Pratyahara
感官从他们自己的事物撤回,就像模仿心灵的物质,这就是摄心(2.54)。从此,至高的控制了感官(2.55)。
6. 专注,凝神:Dharana
心驻一处即为专注(3.1)。指注意力集中,把心集中在一处,一个事物或一个念头上。
7.冥想,入定:Dhyana
持续地保持在觉知当中就是冥想(3.2)。
8. 三摩地,心元所驻,神定:Samadhi
当冥想的那个本身唯一的对象发光存在,对自身的形式好像空无时,就时入三摩地(3.3)。
在瑜伽八支中,练习持戒,遵守奉行,需要的是外在的世界;练习体位法,呼吸法的控制,是利用身体里的气、生命力或能量;摄心是用感官来练习;专注、冥想、三摩地(三者合在一起的修行被称为三雅玛)是属于内在、精神层面的,属于精微、心灵层面的修行。
四、瑜伽修行中的超自然能力
超自然能量的产生可以通过天生、草药、咒语、苦行和三摩地获得(4.1)。
通过瑜伽修行可以获得八种超自然能力:
1.阿尼马Anima:身体变得很小,可以小如原子;
2.马希马Mahima:身体变得很大,可以无限地大;
3.拉基马Laghima:身体变得很轻,轻如羽毛;
4.加里马Garima:身体变得很重,重如泰山;
5.普拉普替Prapti:身体到达任何地方,无远或近的概念;
6.普拉坎亚Prakamya:可以成就所有愿望;
7.衣沙特瓦Isatva:可以创造及毁灭任何东西;
8.瓦希特瓦Vasitva:可以指挥及控制所有的事物。
虽然超自然能力都非常吸引人,但也会捆绑我们,Patanjali并不是鼓励我们去习得超自然能力,他说:“这些都是可能的,不用怀疑,但是,你不要去追逐它们,你可能受伤,让它们来追逐你吧!”。
对超自然能力也不执着,束缚种子毁灭了,便获得解脱(3.51)。
五、于伽师父,瑜伽,我
多年前我刚练习瑜伽,就关注到于伽师父的微博,在师父理念的影响下,自己不断前行,从一名瑜伽习练者成为一间瑜伽小馆的馆主。2015年7月结缘到师父编译的《瑜伽经》,很快看到师父要开讲《瑜伽经》,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而且师父还慈悲地将我带入弟子一群中学习。在修习瑜伽的道路上,我非常幸运,因为遇到了于伽师父,感恩,感恩,感恩!
此次微课学习,通过师父的用心引领,我认识到《瑜伽经》是瑜伽之心法,瑜伽之根,瑜伽之魂,根深才能叶茂。我会不断地诵读,学习,理解。与我而言,我是一名瑜伽习练者,瑜伽是我的生活。
在这四个多月的微课学习过程中,也结识了许多瑜伽好友,她们无私地奉献,分享,让我学习到许多。特别感谢每次制作师父讲课音频文件的学委杨轶同学,我们的组长江雪师姐的付出,感恩同修的每一位。
感恩师父,感恩同修。愿大家平安,喜乐!
梵凡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