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心中的圣人——《教瑜伽学瑜伽》读后感(蕾蕾)
如果在阅读之前以为这是一本实用瑜伽教材,或者带着这是一本瑜伽简史、体位、呼吸及静坐的教学速成法的期待,那么一定是会令人失望的。这是关于“瑜伽教学艺术”的研讨,对于瑜伽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探索。
如今瑜伽被广泛的接受和传播的时代,瑜伽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健身利器,贴上修身养性的标签,吸引了无数大众的追捧。这对瑜伽人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也是潜藏危机的现象。正如本书作者多娜•法喜(Donna Farhi)所写:“我向来把瑜伽看得很神圣,因为认为教瑜伽是非常专业的事,瑜伽老师的养成训练应该想医师、治疗师或神职人员那么严格。”然而在空前热闹的瑜伽“市场”,一些老师的教学几乎全部来自教师培训的速成。老师怎么教他,他就怎么教学生。因此,问他“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样做?”,或者“受过伤的人要如何做其它替代动作?”等等稍微深入的问题,他并不完全深入了解。瑜伽成为了一种技能救人也能伤人的具有一定“风险系数”的活动,甚至也开始遭到一些质疑。我能读到多娜•法喜的担忧,以及她呼唤规范而严格的瑜伽教学培训、考核、执行、监管等一系列体系的形成与规范。所以,她用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此书,告诉你如何找对瑜伽老师,如何做好瑜伽老师,如何让瑜伽成为强而有力,可以转化生命的练习。书中,她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案例,生动地告诉读者瑜伽的真谛——我们都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一体的生命,来自于同样的光明根源。这样的领悟促使我们——不论是瑜伽学习者,还是瑜伽教学者,都能够关照彼此以甚至所有的生命形式,在安全、神圣的环境里,学习尊重,找到快乐和自由的力量。
多娜•法喜在书里的每一个小节之始都引用了《瑜伽经》,正好师父的《瑜伽经梵文译本》出版,每日抄写及学习梵文中,对于这样的开头,亲切而又富有感染力。她的译文是意译,师父的译文是直译,两者之间,既统一又各异。正如克瑞斯那玛查雅所说:“在atha和iti之间,也就是经文的第一个音节和最末的音节之间,如海洋般广阔。”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和翻译《瑜伽经》,这是他终身都在奉行的事。而我目前能做的,就是最基础的学习,所以我在读《教瑜伽学瑜伽》时也再一次拿出师父的梵文译本,抄写一遍原始梵文,再抄写一遍本书意译的版本,琢磨其中的奥妙。
多娜•法喜定义老师是神圣的角色,瑜伽老师犹如“曼陀(mentor)”,他以智慧和经验看出我们的本来面目,并且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协助我们发挥潜能、开花结果;他引导学员从不信到相信,并且在过程中时时肯定学员的自我价值;最终曼陀是学员自身智慧的体现和镜子,指引学员面对自己内在的老师,也就是瑜伽传统中的阿特曼(atman)。这就需要瑜伽老师首先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而稳定平衡的人。读到这些观念,并且时值我的瑜伽工作室的筹备阶段,对于我内心的冲击力是巨大的。这正是我想要追求的瑜伽教学方式,是我内心深处的梦想,是我正在坎坷实践的理念!
“学员心目中的瑜伽老师,可能要扮演瑜伽老师、医师、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宗教师、拉拉队员、父母或者爱人的角色”,而身为瑜伽老师,永远要铭记在心的是——把握分寸!掌握尺度!时时明确自己的界限!初初阅读时,对于一重又一重的身份,一个又一个令人头痛的案例,会突然变得怯懦,会觉得多娜•法喜实在对瑜伽教学研究得太深入,这样大师级的人物,高高在上,是没有国际瑜伽培训及身份认证、没有很长时间持续不断地瑜伽修习、没有多地教学经验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我甚至能感受到心跳加速,全身肌肉都开始酸软的那种紧张。
直至多娜•法喜开始讨论瑜伽教学的伦理道德问题时,那种手脚发凉、直冒虚汗的紧张状态才些许转移。“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思索遇事如何正确行之或善巧处理,那么你早就顾虑到道德这回事了。当你停下来反省背后谈论他人会造成什么后果时,你就是在实践道德了。当你遇事随时质疑自己的动机时,你就是有道德的人了。当你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别人什么样的感受时,你就是个有道德的人了。当你顾虑到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对团体造成冲击时,你就是实实在在在奉行道德了。”看完这一段落,我用随手贴在旁边标注上“鼓励”两个字。瑜伽教学,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我突然悟到自己对自己的质疑,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自认为遥不可及又想要去不断探索的坚持,就是在实践道德和理想!瑜伽不是有着梵文名称的柔软操训练,瑜伽课程还应该包含瑜伽的历史、哲学基础、以及各种形式的瑜伽实践。这便是我心中的传承和立志要呈现的瑜伽!想通了这些,我有种解脱束缚的感觉,并且迅速在书的扉页上记录下我的感受、我接下来想要深入研究学习的内容和我的目标。
多娜•法喜是一位已经享誉全球的著名瑜伽教练,正如于伽师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遥不可及的圣人。 可是,有没有想过,朝着“圣人”的方向一刻不停地迈进呢?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般完美的自我,那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一个奇迹,每个人都有神圣而伟大的潜能,只因为信心不够,因为世间各种负面因素影响太深,致使这个“真正自我”的智慧和能力被埋没了,圣人沉潜而不自知。我们看到的通常是不完善的有着诸多缺陷的自己,诸如心胸狭窄,嫉妒与憎恨;或者遇到些许挫折,就会自暴自弃;或者生性懒惰,做事拖拉;或者意志不坚定,左右摇摆……多数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优秀而嫌弃自己的能力缺陷、智商不高,从而让心中的自卑感愈演愈烈。其实,当我们觉知到这一切,就有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探索自己和提升自己的机会。
上天非常公平地赋予了每个人超乎想象的智慧和能力,很多人甘于平庸,关键是不相信自己,没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没想到去寻找和发掘自己的闪光点,觉得自己与卓越的人是无缘的,就此错过了那个最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发觉自己有某些缺陷或消极情绪时,尝试着不再一味自责,不再试图掩饰或排斥,尝试用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也不必要十全十美,但去尽力而为地洞悉自己在此时此刻该怎样去做,从而把你的缺点变成优点。
那些不论相貌如何却富有独特魅力与吸引力的人,大都就是经由完全放松、开放的心灵所表现出来独特的“气场”。正如多娜•法喜仅用文字就能展现出令人钦佩的影响力,正如于伽师父不用当面教学就能用言传身教令我们成长,在生命历程中,我们会遇到能够影响自己的圣人,同时也会照见自己心中那个圣人,尝试去相信自己心灵的无限可能性,去相信有一种神圣力量的存在,尽力去挖掘内在的潜力,我们便可能达到应有的人生高度。
瑜伽中的教学关系,是瑜伽的呼吸,而老师,则为瑜伽之心带来生气。“每一位来到瑜伽教室的学员都是圣洁的人,他们的光临是荣耀殊胜之事”,带着虔诚之心,让我们继续成长精进,去靠近心中的圣人,最终成为完满、优雅、和善的瑜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