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瑜伽之心》读后感(金霞•武汉) :
这是一本非常高深却又很平易近人的书籍,你不会觉得它枯燥,反而是有趣的。从书名可知,这不是一本主要教授体式或是呼吸类的瑜伽书籍,而是阐述给我们瑜伽的核心及真正的意义,以瑜伽之心修习瑜伽之道,以瑜伽之道修炼一颗瑜伽之心。
我们都知道瑜伽是身心灵的结合,但多数人停留在身的层面,少数人体验到了心的愉悦,只有极少人触碰到灵的境界。读完此书,只觉得我们把瑜伽修得太肤浅了。
对于瑜伽的概念,除了我们熟知的“结合”“联接”,书中还提到几个解释:
1.“将千丝万缕的心念绑在一起”
2.“获得先前未获得的”,
3.“将所有的注意力导向正在从事的活动”,瑜伽试图创造一种我们在每一个行动,每一刻,总是在场、在当下的状态―真的在场、在当下。专注的优点是我们将每项任务执行得更好,同时对行动保持觉知。
4.“与神合一”,任何可以带领我们更靠近、更了解比我们更高、更强的力量,即是瑜伽。当我们与更高的力量感觉一致,这也是瑜伽。
瑜伽其实是一个普遍性的修行方法,让我们得以改变,到达我们期望的地方。从本质上看,我发现瑜伽与佛教其实是一样的,它们所要达到的高度也是一样的,难怪乎许多习练瑜伽之人最终走上学佛之路,我自身是先接触佛学,然后再爱上瑜伽的。但是,我发现瑜伽虽带有宗教性,却超乎于宗教,任何国家,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修习瑜伽,并达至不同的方向。遵循瑜伽之道,并不需要认可特定的神的观念。
瑜伽的普遍性还在于其修习的法门有千百种,不同的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而受益,不管是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冥想,或是研读经典,都是瑜伽。目前多数人是从体位法开始入门的,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觉知到我们存在的整体性,了解我们是由身体、呼吸、心灵和其它等所成,修习瑜伽必须统合所有面向,包括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的习性、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呼吸和我们的冥想之道。
如今,自己已从瑜伽中受益颇多,我感觉每天处于一种喜悦的状态,心识清明,觉知在当下。修习瑜伽将是我一生的任务,感恩于伽师父的带领,Namas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