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教练要“传不习乎”
(作者:于伽 )
最近每天晚上又开始读《论语》了。最开始读《论语》,是从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开始的,后来又陆陆续续读了其它一些版本,其中包括朱熹注的《四书集注》。最近看的是美学大师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大师就是大师,他有自己的观点,而且敢于对其它人的解释提出异议。
《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次读你都会有不同的感觉。以前读“曾子曰: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一段时,只知道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督促自己进步。这次读“传不习乎?”有了重新的认识。
“传不习”里的“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传不习乎”就是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以前都是这么解释的,连于丹的《论语心得》也是解释为“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
其实这种解释,是对曾子是学生时代身份的假设所言。现在还有另外一种假设,就是此句话是已经作为老师时代年长的曾子所言,则“传不习乎”之意思为:曾子以师之身份,对所授予弟子之学,总是自己先躬身亲行。也就是说我传授给别人的知识经验,或是作人的道理,如果连我自己都没有亲自去实践体验,或是都没有做到,还有什么资格去教授给别人呢?岂不是要误人子弟吗?换句话说,就是不含那些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东西。否则的话,就如《论语注疏》而言,称为妄传。我以为以后者意义较为深广。
所以老师对自己的要求要高。所传于他人者,自己必先“学而时习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中说的话。一个“传”字,古人是相当看重的。在“传”言传,如今常有不习之传,总不免有误人子弟之嫌。还是韩愈说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瑜伽教练也是各行各业老师队伍中的一员。“传不习乎”,这个问题值得作为瑜伽教练在瑜伽的教学方面思考和借鉴。
第一、作为瑜伽教练,你有没有“学而时习之”的严谨治学态度。
第二、作为瑜伽教练,你有没有“三人行,必有吾师”的谦虚好学精神。
第三、作为瑜伽教练,你有没有在瑜伽方面更注重实践。因为“习”之本意强调的是“知行并兼而重行”。
第四、作为瑜伽教练,你有没有“传”的精神。这是强调为师者要饱读经典、传承文化,并致力于教会学生持经达变。
选择了当瑜伽教练,也就注定了我们必须边学边教和边教边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