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瑜伽练习中的“极限”

标签:
瑜伽瑜伽培训健康 |
分类: 瑜伽的细节培训 |
引言:虽然之前的《瑜伽细节的培训》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还会反复去翻阅自己的笔记,对着笔记去仔细体会每句话的意义,每个动作的要点并试着去观察相应的骨骼、肌肉以及整个身体的感觉。就象一头牛,对已经大口囫囵吞下的草料时时加以反刍,希望尽可能多的消化吸收。
很多的时候,在瑜伽课堂上当一个体式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时,老师会说:“做到你的个人极限~~~”,以示鼓励。很多会员,尤其是那些意志力较强,或者是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会员都会努力去抻拉或扭转自己的身体,以挑战自己的极限,更多的时候是超过了极限。往往在这个时候,危险就发生了。比如在做坐角式时,腿分得太开,过多的依赖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推向前向下,以至于拉伤了大腿内侧;比如向后扭转时过度,以至于伤到自己的骶髂关节;或者是颈部过度的后仰造成颈椎不适,等等。
“极限”在更多的时候已经被误解为“超越极限”的僵硬状态。
在《瑜伽的细节》的培训中,针对这种情况,于老师会反复强调“不要去找所谓的极限”,“在你的极限位置稍稍收回一些”,只要能拉伸到该体式需要拉伸到的部位(即每个体式的要点,另文再叙),有适度的紧张感就可以了,而不要把身体弄得过度的紧张。有的伤痛是当时就可以发现的,而有的伤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更加要警惕!身体的打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同时因为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极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坐角式打开60度就是极限了,而有的人可能120度才是,所以用心去体会、深度观察自己的身体才是瑜伽姿势练习的核心。
那么什么才是你的“适度”位置?稳定而舒适的位置。《瑜伽经》2.46和2.47(数字表示所处的章节)的描述可以很好的诠释对这个度的掌控。“在练习静虑和其他的时候,身的姿势和心的状态(生活的态度)都应当是稳定而愉快的,体式是稳定的舒适的。”(2.46)“当所有的努力都轻松了,心也融入了无限,这时就掌握了体位法了。”(2.47)
《光耀生命》中也有类似的讲述。“正确的姿态总是放松的,即使你伸展到极限也是如此。”“这就需要让大脑保持随顺,而让身体的细胞在不绷紧肌肉的情况下保持活跃的状态。若仅仅有努力的一面,就会给肌肉以持续的负担,让肌肉由于伸展过度而疲劳,从而造成伤害。” (1)
《瑜伽经》2.46对此的进一步解释,更是将这种理念推广至对待瑜伽练习的态度。“从表面上看,这句经文在谈瑜伽练习中采用的姿势必须稳定、轻松。然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它是指我们还必须以稳定、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些瑜伽练习。换句话说,不采取过于艰难和过于容易的方式。”“我们需要找到平衡,而对每一个人来说,这平衡点都不一样。练瑜伽要获得成功的最大一项挑战是,保持平衡,按照我们的进展随时作调整。” (2)
注:(1)《光耀生命》,B.K.S.艾杨格,杨玉功译,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