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心解(2)(作者:于伽)
众说纷纭话瑜伽
1.1 現在,我們要解釋甚麼是瑜伽。
1.2 瑜伽是學會控制意識的轉變。
1.1.Now the discipline of yoga
1.2.Yoga is the cessation of mind
《瑜伽经》的开篇,用了一句梵语箴言 “Yoga Cittavrtti Nirodha ”来阐明何谓瑜伽。这句表述中,含有四个词:Yoga——瑜伽、Citta——意识、Vrtti——各种情绪及倾向、Nitrodha——控制。如果用现代汉语可翻译为:瑜伽是对意识、情绪及倾向的控制。
其实我理解这一解释应是瑜伽的外延了。那么什么是瑜伽的内涵呢?瑜伽,大家都知道是梵语“yoga”的音译。而“yoga”一词,又来源于梵文的两个字根——“yuj”与“gham”,两个字根加起来,本意,是“用轭连起”的意思。轭是驾于牛马颈上的一种工具,用以连接车辕。所以瑜伽的本意是结合(或抑制)的意思。
以轭作喻,则可引伸出如下含义:接连、连系、结合、归一、化一、同一之意,另有和谐、统一的意义。所以就外延而言,对瑜伽的解释可有很多种。在《薄伽梵歌》中,奎师那说:“你要沉着的去履行责任,放弃对成败的一切执着,这样的心意平衡就叫做瑜伽”。在该书的另一处,“宁静曰瑜伽”。《伽特伽书》称“诸根调御坚定,是名瑜伽”。在唐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中,“瑜伽”一词译为“相应”,说身心相应即瑜伽。奥修称瑜伽是头脑的停止。用我们中国自己的语言,瑜伽是天人合一。还有好多对瑜伽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
写到这,让我想了孔子。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在《论语》里,你可以看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那么对于瑜伽的解释也不应只有一种,每个人都有对瑜伽的自己的理解。而且做为瑜伽老师对不同的人也应有不同的解释。我幻想着,几十年后,我一不小心混成瑜伽小师(也可能是僵尸)了,如果是喜欢哲学的人来问我什么是瑜伽,我就回答瑜伽是自在天(回答的多酷);喜欢心理学的,我就回答瑜伽是心灵的家园(回答的多妙);喜欢厨艺的,我就回答瑜伽是思想的食谱(回答的多眩);想减肥的,我就回答瑜伽是比有氧运动减肥更舒服的一种减肥方式(回答的多俗);当然我还可以说,有一种运动,可以净化身心,缓解压力,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获得智慧,那就是瑜伽……
帕坦伽利在整个《瑜伽经》里指出,瑜伽不是一种理论,不是存在于理论之上的,它更多是一种实践。如果要成为一位真正瑜伽人,不是理论瑜伽,而是实践瑜伽。所以我们应少些名词的纠缠和探讨,多些瑜伽的实践。实践瑜伽,享受瑜伽,发现瑜伽。
记得佛教里说,心既是佛,你就是佛。所以最后套用佛教的语言,心既是瑜伽,你就是瑜伽。

《瑜伽经》心解链接:
《瑜伽经》心解(1)
《瑜伽经》心解(2)
《瑜伽经》心解(3)
《瑜伽经》心解(4)
《瑜伽经》心解(5)
《瑜伽经》心解(6)
《瑜伽经》心解(7)
第五期08月25-29冀石家庄报名中
加载中,请稍候......